太報調查:57.3%認為缺電嚴重 僅13.6%同意電力充足

電價調漲,民衆對節能家電需求大增,調查顯示,15.5%民衆已計劃替換現有大型家電,30.3%正在考慮並尋找相關資訊。「尚未決定,還在評估利弊」有20.3%;目前使用家電尚可滿足需求有23.8%;考慮成本因素目前不打算替換則有10%。圖/太報提供

電價究竟該漲或該凍?「太報」委託皮爾森數據公司進行電價及能源議題民衆態度網路調查,57.2%的受訪民衆認同新電價調漲政策,但高達57.3%認爲臺灣缺電嚴重,其中36.3%的受訪者認爲臺灣缺電,21%表示臺灣需要定期限電才能維持穩定供電,只有13.6%受訪者認爲臺灣電力充足且穩定。

新電價4月1日起上路,民生用電及產業用電全面調漲,平均漲幅約11%,但國民黨與民衆黨立委4月30日聯手通過「凍漲決議」,5月3日再聯手《電業法》修法,要求以後電價案須送國會審查同意才能實施。

「太報」委託皮爾森數據公司,針對全臺灣18歲以上網路人口,從2024年4月3日至4月12日進行調查。調查顯示,受訪民衆對今年4月實施的電價調漲政策,22.6%非常認同、34.6%認同、14.6%不認同,非常不認同則有17.4%,10.8%沒有意見,整體認同比率57.2%,不認同32%,顯示電價調整政策得到相當程度的支持。

臺電爲何調漲電價,調查顯示民衆認知多元,25%認爲是避免使用核能發電而增加的發電成本,22.1%認爲臺灣電價長期低於國際平均,導致臺電持續虧損;15.4%指出政府大量投資於綠色能源增加臺電財政壓力,14.8%認爲國際原料成本上漲是主因。

認爲國營企業經營策略導致財務效率低下有7.2%、認爲發電設備老化需要更新、近年來需大量更換設備有6.%;配合政府環境保護政策,增加發電污染處理成本3%;疫情後用電量激增,臺電需向國外進口電力以滿足需求有2.6%,其他3.9%。

調查顯示,63%受訪者認爲供電穩定最重要,其次是價格穩定,佔35.7%、停電時能快速恢復供電28.5%、發電安全28%、發展綠能也有26.9%的民衆重視。

調查也顯示,36.3%的受訪者認爲臺灣很缺電,只有13.6%認爲臺灣電力充足且穩定,27.9%認爲臺灣不缺電,但偶有跳電或停電,另外21%表示臺灣需要定期限電才能維持穩定供電,其他1.3%。

多數民衆重視供電穩定,但認爲臺灣電力不充足或有跳電、停電,這影響民衆對今年電價是否再調漲的態度,有50.4%民衆不接受再漲電價,28.3%民衆最多接受5%以內漲幅、10%以內漲幅13.3%、15%以內僅2.6%,贊成20%以內有2.5%,20%以上有2.9%。

民衆對「臺電實施的各種能源計劃」認同,且認爲最有效的是臺電開發潔淨電力計劃,如太陽能和風力發電,佔38.6%;認同核電廠維運也獲得36.8%,顯示部分民衆認爲核能持續供電仍有其重要性。

另外,強化電網韌性以減少電能傳輸事故、延長傳輸距離,也得到35.5%支持,攸關再生能源發展成效的布建儲能及智慧電網,也有27.5%認同。

民衆對於未來能源政策偏好,核能因能提供穩定及成本效益較高的電力獲得支持,47.2%受訪者認爲應重點發展核能。太陽能與風力發電作爲再生能源,因其環保和可持續的特性,合計得到35.84%的支持(太陽能23.6%、風力發電12.2%)。燃氣發電3.1%,水力發電2.6%,燃煤發電1.7%,不清楚與無法作答8.5%,其他佔1%。

電價調漲,民衆對節能家電需求大增,調查顯示,15.5%民衆已計劃替換現有大型家電,30.3%正在考慮並尋找相關資訊。「尚未決定,還在評估利弊」有20.3%;目前使用家電尚可滿足需求有23.8%;考慮成本因素目前不打算替換則有10%。

目前全臺逾8成住宅用戶尚未安裝智慧電錶,調查顯示,不安裝理由多是對智慧電錶功能不夠了解(46.8%)和認爲智慧電錶不具省電功能(23.8%),有意願安裝但不符合臺電申請更換資格有13.6%,擔心在訊號較差的地方安裝後,傳輸效果不佳3%,擔心智慧電錶使用年限較短也有3%,擔心個人詳盡用電資訊外泄2.7%,其他7.1%。

民衆認爲安裝智慧電錶的主要目的,是減少人工抄表的錯誤與成本有36.3%,實時監測與記錄用電量達34%,分析用電模式以提高電網供電效率有23.4%。

上述調查由「太報」委託,皮爾森數據執行。針對全臺灣18歲以上網路人口,從2024年4月3日至2024年4月12日,共計10天,有效樣本1409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爲正負2.61%以內。

臺電爲何調漲電價,調查顯示民衆認知多元,25%者認爲是避免使用核能發電而增加的發電成本,22.1%認爲臺灣電價長期低於國際平均,導致臺電持續虧損;15.4%指出政府大量投資於綠色能源增加臺電財政壓力,14.8%認爲國際原料成本上漲是主因。圖/太報提供

此項調查由「太報」委託,皮爾森數據執行。針對全臺灣年滿18歲以上網路人口,從2024年4月3日至2024年4月12日,共計10天,有效樣本1409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爲正負2.61%以內。

調查也顯示,36.3%的受訪者認爲臺灣很缺電,只有13.6%認爲臺灣電力充足且穩定,27.9%認爲臺灣不缺電,但偶有跳電或停電,另外21%表示臺灣需要定期限電才能維持穩定供電。其他1.3%。圖/太報提供

民衆對「臺電實施的各種能源計劃」認同,且認爲最有效的是臺電開發潔淨電力計劃,如太陽能和風力發電,佔38.6%;認同核電廠維運也獲得36.8%,顯示部分民衆認爲核能持續供電仍有其重要性。另外,強化電網韌性以減少電能傳輸的事故、延長傳輸距離,也得到35.5%支持,攸關再生能源發展成效的布建儲能及智慧電網,也有27.5%認同。圖/太報提供

調查也顯示,36.3%的受訪者認爲臺灣很缺電,只有13.6%認爲臺灣電力充足且穩定,27.9%認爲臺灣不缺電,但偶有跳電或停電,另外21%表示臺灣需要定期限電才能維持穩定供電。其他1.3%。圖/太報提供

「太報」委託皮爾森數據公司進行電價及能源議題民衆態度網路調查,57.2%的受訪民衆認同新電價調漲政策,但高達57.3%認爲臺灣缺電嚴重,需定期限電才能維持供電穩定,只有13.6%的受訪者認爲臺灣電力充足且穩定。圖/太報提供

目前全臺逾8成住宅用戶尚未安裝智慧電錶,調查顯示,不安裝理由集中在對智慧電錶功能不夠了解(46.8%)和認爲智慧電錶不具省電功能(23.8%),有意願安裝但不符合臺電可申請更換的資格爲13.6%,擔心在訊號較差的地方安裝後,傳輸效果不佳3.0%,擔心智慧電錶的使用年限較短3.0%,擔心個人詳盡的用電資訊外泄2.7%,其他7.1%。圖/太報提供

多數民衆重視供電穩定,但認爲臺灣電力不充足或有跳電、停電,這也影響民衆對於今年電價是否再調漲的態度,有50.4%民衆不接受再漲電價,28.3%民衆最多能接受5%以內漲幅、10%以內漲幅有13.3%、15%以內漲幅僅有2.6%,贊成20%以內2.5%,20%以上有2.9%。圖/太報提供

民衆對於未來能源政策偏好,調查顯示,核能因其能提供穩定及成本效益較高的電力獲得支持,有47.2%受訪者認爲應重點發展核能。太陽能與風力發電作爲再生能源,因其環保和可持續的特性,合計得到35.84%的支持(太陽能23.6%、風力發電12.2%)。燃氣發電3.1%,水力發電2.6%,燃煤發電1.7%,不清楚與無法作答8.5%,其他佔1%。圖/太報提供

民衆認爲安裝智慧電錶的主要目的,是減少人工抄表的錯誤與成本(36.3%),實時監測與記錄用電量(34%),以及分析用電模式以提高電網供電效率(23.4%)。圖/太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