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得獎名單/《這不是一場葬禮》獲最佳影片!《破處》奪觀衆票選獎

記者洪文/綜合報導 第22屆臺北電影節今(30日)揭曉「國際新導演競賽」得獎名單,受到疫情影響,海外影人無法來臺參與影展活動,改由線上揭曉結果並通知得主。在歷經連續四天的密集看片及討論後,由導演易智言領軍評審團將最佳影片大獎頒給《這不是一場葬禮》(This Is Not a Burial, It's a Resurrection);評審團特別獎由《鳥是海與樹孩子》(The Metamorphosis of Birds)獲得;臺灣影評人協會選出的會外賽「臺灣影評人協會推薦獎」得主爲《誰是外來者》(Exile),而臺灣導演林立書的《破處》則挾着高人氣獲得觀衆票選獎。

▲《破處》劇照。(圖/臺北電影節提供)  本屆「國際新導演競賽」評審團由導演易智言擔任主席,評審還包括現任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執行長王君琦、演員陸弈靜、電影監製陳寶旭和導演蕭雅全,在經歷多日評審及討論後,最終由利摩漢傑瑞米耶.摩西瑟(Lemohang Jeremiah MOSESE)執導的《這不是一場葬禮》獲得最佳影片大獎及新臺幣60萬元獎金,該片爲非洲賴索托的第一部長片電影,評審一致認爲該片導演精準控制電影語言,傾瀉宛如希臘悲劇氣質,在寫實的土地正義、被迫拆遷的議題上,縝密鋪陳強大的儀式感與風格。 《這不是一場葬禮》劇組第一時間得知消息後,除了感謝臺北電影節給予鼓勵外,導演也感性表示:「無論幾百年或者用盡一生的時間,都不夠學習如何創作電影,我因此被深深驅動。完成一部片的過程常常很令人挫折,而一個獎盃就像一杯水一樣,提供我們繼續堅持不懈的養分。」製片凱特.潘瑟格勞(Cait PANSEGROUW)說:「這部電影挑戰所有關於非洲電影先入爲主的概念,這個獎項的肯定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 葡萄牙導演卡塔莉娜.瓦斯康絲勒(Catarina VASCONCELOS)結合紀錄及劇情形式的首部長片《鳥是海與樹的孩子》,獲得評審團特別獎及30萬元獎金,評審表示「該片結合繪畫的凝視與電影的時間,在文學感與電影感之間達到兼容幷蓄的平衡狀態,讓觀衆在忘我與自覺之間擺盪,將本質上迥異的元素與風格完美融合,自然且細膩。」導演獲知得獎消息後表示,一段如此私密的旅程能一路延伸至臺北讓她非常地幸福,能獲得如此意義特殊的獎項讓她非常感動。因此,她除了想跟評審致上感謝,也向其他入圍者與他們的作品致意,「我好希望大家能一起在臺北的街頭上慶祝。儘管如此詭譎的時候不容許我們如此行事,我們會在里斯本好好地慶祝的,也或許我們的歡慶會漫延進臺北的天空。」 由臺北電影節與臺灣影評人協會合作的會外賽「臺灣影評人協會推薦獎」,今年邀請何瑞珠、但唐謨黃柏鈞三位臺灣影評人選出他們心目中的最佳影片,最終一致通過,將獎項頒發給科索沃導演維薩.莫里納(Visar MORINA)執導的《誰是外來者》,評審認爲,電影以完整的敘事結構,精準鋪陳劇情的懸疑感,引領觀衆跟隨主角步步進入排外文化的現代社會。導演透過穩健的攝影鏡頭美術空間陳設,塑造角色壓迫的內心世界。影片讓文化階級、外來移民等議題,不限縮於歐洲,而是具有感同身受的普世性

2020臺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得獎名單【最佳影片】《這不是一場葬禮》This Is Not a Burial, It's a Resurrection利摩漢.傑瑞米耶.摩西瑟 Lemohang Jeremiah MOSESE 得獎理由:導演精準控制電影語言,傾瀉宛如希臘悲劇的氣質,在寫實的土地正義、被迫拆遷的議題上,縝密鋪陳強大的儀式感與風格。 放映場次:7/01(三)13:30 華山2廳7/03(五)13:30 華山2廳  【評審團特別獎】《鳥是海與樹的孩子》The Metamorphosis of Birds卡塔莉娜.瓦斯康絲勒 Catarina VASCONCELOS 得獎理由:結合繪畫的凝視與電影的時間,在文學感與電影感之間達到兼容幷蓄的平衡狀態,讓觀衆在忘我與自覺之間擺盪,將本質上迥異的元素與風格完美融合,自然且細膩。 放映場次:7/01(三)18:00 華山1廳7/03(五)14:20 中山堂  【觀衆票選獎】《破處》Leaving Virginia林立書 LIN Li-shu  【會外賽-臺灣影評人協會推薦獎】《誰是外來者》Exile維薩.莫里納 Visar MORINA 得獎理由:以完整的敘事結構,精準鋪陳劇情的懸疑感,引領觀衆跟隨主角,步步進入排外文化的現代社會。導演透過穩健的攝影鏡頭與美術空間的陳設,塑造角色壓迫的內心世界。影片讓文化階級、外來移民等議題,不限縮於歐洲,而是具有感同身受的普世性。 放映場次:7/09(四)12:10 華山2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