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股市》臺股內熱外冷 留意外資回補力道

根據證交所統計,11日三大法人共買超5.63億元,其中外資買超39.54億元,累積近一週外資總共賣超54.01億元。安聯臺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指出,雖外資今年以來仍賣超臺股,但因近期內資交易熱絡、買盤承接意願高,指數仍有一定支撐,至於外資未來動向及回補力道則仍需密切關注。

廖哲宏表示,由於市場資金仍充足、科技發展趨勢不變,指數短期震盪主要爲類股輪動、資金健康調整。在投資操作上,短期可搭配部分基期概念族羣佈局,但拉長來看,仍建議持續聚焦包括5G、WiFi 6、Mini-LED、車用電子以及AIoT等中長期成長趨勢。在觀察方向上,則可持續關注美中兩國未來的互動、美國總統大選以及總體經濟復甦發展,作爲投資佈局參考。

廖哲宏表示,過去一週臺股持續呈現高檔震盪格局,主要受到美國可能祭出新一波貿易制裁消息影響,引發市場擔心潛在是否有更多的貿易禁令科技產業帶來不確定性;加上科技股股價位階評價偏高,故近來數週面臨漲多壓力波動加劇,部分資金轉向股價低位階的太陽能面板以及部分傳產

在總經部分,廖哲宏表示,美國最新公佈的8月非農就業人數略優於預期,反映出美國就業市場已在穩步回升當中。觀察其他經濟數據,美國8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報56,不但優於預期,更恢復至2019年疫情水準;其中新訂單生產客戶端庫存等指數也多正向。整體來看,全球基本面最差時刻應落於今年第二季,接下來經濟將持續復甦,年增長也有望持續至明年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