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股市》迎外資回補潮 多頭行情逐季加溫

劉博玄分析,電子族羣難脫離庫存調整干擾,但以中長線來看,全球資料中心持續建置,伺服器長期需求仍佳;而泛IP族羣(含ASIC)較無存貨問題,亦受惠美中科技戰之轉單效益,將是中長線看好族羣。

此外,預期部分資金轉向非電族羣,可關注內需題材,劉博玄看好受惠低基期及疫後消費復甦題材,如餐飲、飯店、觀光類股。或者是大陸解封后復甦概念股,如餐飲、美容、保健產品等,若第一季中國疫情可控,預計復甦力道強勁。另一方面,中國20大之後,經濟趨於維穩發展,對基建及房產將帶來基本支撐;而國際基本金屬如鎳、鋁等庫存水位已極低,只要需求稍回升,帶動報價上漲,有利鋼鐵類股後市。

保德信市場策略團隊主管葉家榮指出,臺股在今年仍具有投資價值,惟須等待上半年的市場雜音消化後,於第二季起可留意逢低分批進場的時機,另外,包括醫療生化、新供應鏈等產業類股,由於成長前景明確,以醫療產業爲例,該產業自1986年以來,在防禦型的製藥、研發創新的生技等次產業支持下,面對景氣循環、產業輪動皆能保有領先優勢;而云端、電動車、綠電在科技加持下,未來新科技與產業變革推動的投資趨勢,則將創造出龐大關鍵投資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