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新.餐.廳-老屋新生餐飲空間+2 臺北牯嶺街東美院開放預約

INDEX

套餐的「燒皿」爲〈炭烤鰆魚〉,提味的「花味噌」是用白味噌和奶油與紅黃甜椒製作。圖/姚舜

套餐的「八寸」有〈生筋子湯葉〉、〈磯煮鮑魚〉、〈江戶前玉子燒〉、〈香魚甘露煮〉與〈乾貝白和〉。圖/姚舜

位在臺北市中正區牯嶺街60巷6號的〈東美院‧懷石料理〉,過去是臺大教授劉南溟故居。圖/姚舜

〈東美院‧懷石料理〉料理長「阿富師」王祥富,曾在日料名店〈新都裡〉司廚,廚藝資歷豐富。圖/姚舜

套餐的「和菓子」形色很有「季節感」。圖/姚舜

套餐的「揚物」爲〈櫻海老〉,是以新鮮櫻花蝦裹着野生草蝦油炸,下襯〈白蘆筍天婦羅〉。圖/姚舜

套餐的「造裡」有:鰆魚、紅𫠐、鮪魚、牡丹蝦與油旗等生魚片。圖/姚舜

套餐的「食事」是以〈水針魚握壽司〉和〈秋刀魚握壽司〉爲主魚呈現。圖/姚舜

老屋!又有老屋經修繕重生的藝文餐飲空間誕生!爲保留文化資產並再利用,同時推廣藝術生活美學,力麒建設、至美國際企業董事長郭淑珍,繼迪化街〈綻堂〉、溥儀御醫黃子正故居改建的〈綻堂蒔光〉,與北市和平東路〈大院子〉後,又投入資金主持修復了位在臺北市中正區牯嶺街60巷4號與6號的兩棟日式宿舍並命名爲〈東美院〉,讓老屋得以新生並讓社會大衆得以親近文化資產。其中4號爲〈東美院.至美蒔光〉,爲多元性的藝文空間,包含器皿藝廊、茶空間、展覽空間。名爲〈東美院.懷石料理〉的6號建築則顧名思義爲日料餐廳。如今民衆可預約參觀、品茗或用餐,先品茗再用餐或先用餐再品茶。

老狗、老友、老房子;老菜、老酒、老地方,任令時代再怎麼飛快改變,復古懷舊,總能勾起人們「重溫舊夢」的情懷。「老屋新生」、「活化老宅」,近年成了流行時尚,時間的淬鍊、歲月的痕跡,舊東西、老味道,帶領人們跨越時代,直接或間接影響甚至左右人的感知與情緒,引發戀舊情懷。

〈東美院〉是由臺北市中正區牯嶺街60巷4號與6號兩棟主建物構成,日治時期這裡屬古亭町範圍,由於緊鄰臺北城內軍政重地,一直是當時日人主要聚集地。日治時代的晚期臺北帝國大學及高等師範學校先後設立,大量的日本人移居古亭町,使該區成了日人文教區爲主的職工宿舍。

牯嶺街60巷4號就是知名的哲學大師方東美教授在臺寓所,建築約略興建於昭和4(1929)年,屬日治中期臺北帝國大學所建之教授宿舍羣。戰後,臺北帝國大學轉變爲國立臺灣大學,宿舍羣也成爲來臺教授暫住的宿舍變成了長期居住寓所,方東美教授便居住於此將近30年。1977年方東美因癌症過世,其後夫人高芙初在1991年離世,夫婦在此居住近半世紀。其後寓所閒置多年,直到2007年3月27日,經臺北市政府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將該建築物正式公告爲歷史建築。力麒建設董事長郭淑珍斥資修繕後,如今成爲別具特色的藝文空間〈東美院.至美蒔光〉。

而牯嶺街60巷6號則爲來臺後歷任臺灣大學、東吳大學、「國防研究院」等校教授的劉南溟教授故居,如今爲〈東美院.懷石料理〉。

重生的〈東美院.至美蒔光〉,佔地約40坪,承載着歷史名人老故事的歷史建築,今日蛻變爲現代美術藝廊及工藝作品交流園地。空間規畫有器皿藝廊,長期常設展售「藝術性實用器皿」,點綴居家生活並與手做料理緊密結合,提升生活質感。侍茶空間則是以茶爲主題的文化空間,民衆可預約由老師帶領進行「茶的品味之旅」。在展覽部分,則每月更換當代工藝藝術創作,爲臺灣、國際的當代藝術家舉辦個展、聯展。

〈東美院.懷石料理〉有六間包廂,每個包廂可接待4人至16人不等,同一餐期可接待50人。料理長「阿富師」王祥富自年輕入行即主攻日本料理,並曾在名店〈新都裡〉與晶華酒店〈三燔本家〉司廚歷練,廚藝資歷豐富。副料理長「大珂」張文珂則先後在米其林星級日料名店〈謙安和〉和〈野村〉,以及海峽會〈辰壽司〉歷練,亦有豐富資歷。

〈東美院.懷石料理〉的菜餚既有「料」、亦有「理」,以廚功廚技演繹高檔食材。例如前付〈白子豆腐〉是以河豚白子製成豆腐,搭配海膽和魚子醬提味。御碗中的〈真丈〉則以海鰻魚漿與越前松葉蟹製作,味道極鮮、口感柔軟中帶有彈性。燒皿〈炭烤鰆魚〉的提味醬「花味噌」,是以白味噌加奶油紅黃甜椒丁製作,爲創意調妹。揚物〈櫻海老〉則是以新鮮櫻花蝦包裹野生草蝦後再油炸,風味與口感都佳。

〈東美院.懷石料理〉套餐連甜點共十道菜,午餐3,600元起,晚餐5,000元起,餐廳採預約制。王祥富說,餐廳亦可依客人要求客制菜單。

INDEX

東美院.至美蒔光

(藝廊)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

牯嶺街60巷4號

電話︰02-2550-1275

東美院.懷石料理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

牯嶺街60巷6號

電話︰02-2351-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