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電承諾降低氮氧化物濃度 通霄電廠機組改建案初審通過

環保署今日審查「臺電通霄電廠第二期改建案計劃」。(李柏澔攝)

環保署今(3)日審查「臺電通霄發電廠第二期改建案計劃」,本次改建將新建5部燃氣機組,雖然「氣主煤從」是政府能源方向,但環評委員仍擔心5部機組帶來的大量氮氧化物的排放將加劇臭氧空污,開發單位臺電公司承諾,機組年平均氮氧化物排放量將由5ppm降至4ppm,本改建案經決議通過。

配合國家能源政策,爲確保電力供應穩定、減少空污及二氧化碳排放,並持續提高天然氣發電佔比,臺電計劃將通霄電廠現有廠區範圍內,利用既有4、5號機拆除後的空地及廠內剩餘空間,興建5部總裝置容量330萬瓩(含)以下之燃氣復循環機組 ,若改建完成,年平均氮氧化物排放量將從1488公噸減少爲1326公噸。

環評委員江鴻龍表示,通霄電廠的供電現況不到全國的10%,未來開發後會增加到15%,這樣合理性究竟如何需要補充說明,畢竟氮氧化物排放仍爲大量,雖然濃度控制在5ppm,但國外先進電廠有些卻只到2ppm,新機組也應當引進新技術,將來天然氣佔比仍會增加,對臭氧影響空污也很大,建議可再降低。

環委朱信指出,白海豚一直是西海岸開發的關注議題,通霄近海也有白海豚出沒,針對打樁噪音對白海豚的影響,開發單位應評估打樁噪音是否能再降低。

臺電迴應,國外氮氧化物的平均濃度可供參考,但要馬上降低到2ppm有采購案與廠商協調的難度,希望仍維持5ppm,但承諾加強減量,年平均濃度可降至4ppm以下。

環委白子易說,通霄電廠的開發範圍根據模擬統計,50年內發生規模6級以上地震機率爲12%,機率其實挺高的,開發單位應有複合式災害因應對策確保安全

本案在開發單位承諾新增5部機組的氮氧化物年平均排放量降爲4ppm以下,並加強評估打樁噪音降低的可行性,本案決議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