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電明年採購風電每度7.15元 比夏季最高電費還貴

政府上臺後力推綠能 (翻攝經濟部能源網站)

民進黨執政後爲逐步落實「非核家園政策,由經濟部訂定計劃目標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佔比20%,當中太陽光電裝置目標要達20GW,離岸風電要達5.7GW。但立法院預算中心近日提出報告指出,臺電向民營單位購電成本逐年增加,明年採購預算,光電每度要4.8元,風電甚至達7.15元,比夏季電費的最高費率每度6.41元還高,應評估購電配比,降低供電成本。

立院預算中心報告說明,臺電明年度編列「購入電力」預算共1890億6441萬元,較今年增加229億6140萬元,增幅達13.82%。明年預計購入電力604億2453萬度,也比今年增加66億262萬度,增幅12.27%,是自2016年以來的最大購電量

據瞭解,臺電對於各類購電基礎及購電價格原則,分爲民營火力(IPP)、汽電共生、再生能源(水力風力、光電、生質能)等等。而近年政府爲鼓勵離岸風電、光電等再生能源發展,購電合約將依經濟部每年公告費率,躉購20年。

預算中心報告指出,從2016年至2021年,臺電各項自發電(火力、核電、再生能源)成本平均後,每度約在1.8元至2元左右,有升有降。但向民營業者購入電力(火力、汽電共生、再生能源)的平均每度成本卻只升不降,從2.25元一路攀升至3.1元。

預算中心報告說明,臺電明年自發電每度成本爲1.86元,是2017年以來最低,其中風力及太陽能發電,每度成本爲1.91元。但明年向民間購電的平均每度成本卻達到3.12元,而風力及太陽能發電,更是要價每度7.15元、4.8元。

預算中心報告建議,因臺電向民間業者購電的供電成本,實在遠高於自發電成本甚多,因此應該在兼顧穩定供電及符合契約規範的原則下,評估自發電及向民營業者購電的最適當配比,以降低供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