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過後的國軍任務 「這份忠誠,沒有利益、顏色」

▲即使沒時間、沒資源、沒經驗軍人還是會去,而且任務一定會完成。(圖/網友廖育賢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文/張孝凡(退役軍人)

那一年的我,28歲,上尉連長

一個颱風剛過的傍晚,突然接到命令全營抽調兵力,組成一個連,前往汐止救災

我被指派爲編成連長,在那個「救災」還不是國軍中心任務之一的時代,這是第一次,駐地林口,我沒到過災區現場,對於該作什麼準備,我完全沒有任何頭緒

硬着頭皮,帶着4輛軍卡的兵力,凌晨,我們出發了。到了汐止,面對滿地黃泥、四散的招牌看板、斷落的樹木殘枝,電沒有了、路不通了、學校無法上課,民宅廠房裡全是黃泥,就連清洗的水也沒有。

我們先到了汐止國小,許多其它的部隊都已經先到了,聽說這裡被淹到超過一個人高,牆上還留有淹過的水痕中庭教室桌椅滿是及膝的黃泥,地下室積水滿到地面

第一道命令是:明天就要讓學生可以上課!

幾十個人、幾十雙眼睛看着我,我們的工具只有竹掃把和圓鍬,慌亂中我下了幾個命令,分配區域,幾個幹部分別帶了人就開工,這麼大個校園,我明白光靠人手是不夠的,還要找水、找電、找工具。

同僚向附近民衆借了抽水機,抽地下室的水,順便沖洗中庭的黃泥,一羣弟兄拿了幾塊大木板,幾個人一組,就當大鏟子往校門外波波地推泥水,學校清理完,一天也過了。

部隊借宿在學校的教室裡,一整天下來,全累了。

吃得不好、沒得洗澡、教室裡臭得要命,但沒聽到有誰在抱怨,也許是因爲躺下後,這羣官兵就只剩下打呼聲。旅長派人來通知:晚上12點開會,檢討一整天的進度,並協調分配明天的負責區域,凌晨4點睡了一下,5點,又出發了。

接下來幾天被分配到了幾個裡,面對的依舊是滿地的黃泥、垃圾,而我們,依然只有雙手和圓鍬,所幸長官的協調與調度下,支援的大型機具在兩天後終於到了,又過了兩天,污泥清完了、道路清空了、民宅、廠房大致復原了,任務才告結束。

這兩天的颱風,電視裡又看到了許多軍人待命、投入救災。不同的是,現在的官兵知道救災要準備什麼了。

軍人就是這樣,接到命令,就去執行,如果有時間、有資源、有經驗,他們會做好萬全的準備,即使沒時間、沒資源、沒經驗,他們還是會去,而且,任務一定會完成。

現在的我退伍了,和一般社會大衆一樣,每天工作、庸庸碌碌,政治、歷史、社會上的紛紛擾擾我已經無感了,我只知道我還要養家活口

不過,如果聽到有人批評軍人,我還是覺得難以忍受。因爲我知道,只要有需要,只要一聲令下,他們隨時可以帶着幾十個人,用手上僅有的資源,完成交到他們手上的任務。

這份忠誠,沒有利益,沒有顏色

►►►思想可以無限大--歡迎加入「88論壇粉絲團

作者張孝凡,退役軍人。本文言論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文章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蘇迪勒橫掃全臺,四處可見倒塌路樹。(圖/記者季相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