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婦遊港染「德國麻疹」 孕婦若得恐產下死胎、小頭嬰

▲臺婦遊港染德國麻疹」,孕婦若得恐產下死胎小頭嬰。(圖/孕婦示意圖記者季相儒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疾病管制署今(30)日公佈今年首例德國麻疹確定病例,感染對象爲北部的39歲女性,1月中因皮膚多處出疹與發燒、咳嗽、頸部淋巴腺腫大等情形,經檢驗確認感染,所幸目前已恢復健康。由於孕婦感染德國麻疹後,可能造成死產、自然流產胎兒智能不足及小頭症等等先天性缺陷,疾管署建議育齡婦女不具德國麻疹抗體,可至各縣市衛生所合約院所免費接種混合疫苗(MMR),確保胎兒健康。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這名女性是在1月18日出現皮膚起疹子、發燒、咳嗽、頸部淋巴腫大等情形,於20日再度就醫,經檢驗確認感染德國麻疹,目前個案健康情形良好並解除隔離。由於其在暴露期間均於香港自助旅遊,疾管署研判境外移入病例。

爲防止疫情擴散,疾管署已令衛生單位已展開各防疫調查,目前已掌握於可傳染期間1月11日至25日接觸過的80人,包括親友機上鄰近乘客與就醫時曾接觸過的醫護人員病患,目前尚未發現有懷孕中之接觸者,也沒有其他人出現疑似症狀,接觸者將追蹤觀察至2月15日。此外,因接觸者中包括已離境外籍人士,疾管署將透過國際衛生條例國家對口單位(IHR National Focal Point)通知相關國家。

▲孕婦感染茲卡病毒與德國麻疹,都有產下小頭嬰風險。(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去年疾管署共接獲7例德國麻疹確定病例,包括境外移入4例、國內感染3例,其中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爲中國大陸2例、越南1例,另1例感染國家不明。國內民衆九成五以上曾經感染或已接種疫苗,一般人感染後大多症狀輕微;但孕婦於懷孕前期感染可能造成死產、自然流產,胎兒可能發生耳聾青光眼白內障、小頭症、智能不足及心臟病等先天性缺陷,甚至死亡。國內育齡婦女如經檢驗不具德國麻疹抗體,可檢具德國麻疹抗體陰性報告,至各縣市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免費接種1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

疾管署提醒,民衆前往流行地區前,可先至國內旅遊醫學門診評估MMR疫苗接種需求;於流行地區應隨時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不觸摸口鼻,出入人潮密集地區可戴口罩加強自我防護。如有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及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等症狀,應儘速戴上口罩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暴露史,確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