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角力 陸海空合圍美日潛艦

日本蒼龍潛鑑。(取自日本海上自衛隊官網

大陸解放軍093級核動力潛艦。(取自環球網

海外華文媒體報導指出,自今年9月中至10月底,臺灣西南空域,已經成爲火爆熱點。解放軍運-8Q反潛機(高新6號/空潛-200),幾乎每天不間斷出現在臺灣西南海域上空,在同區域不斷徘徊、進行戰術偵查動作。這是因爲中、美、日潛艦,在此區域進行程度不等的「海底暗戰」。

多維新聞網29日報導,大陸運-8Q型長程反潛機擁有與美製P-3C反潛機相當的性能。其機尾一根長尖狀莢艙,是由大陸自研開發的「磁異探測儀」,能對美俄等鋪有消磁磚的核潛艦,進行反消磁探測。這種技術僅有美、陸擁有。

海底暗戰 美日情搜活躍

報導稱,運-8Q反潛機不斷徘徊臺灣西南空域進行分析監控甚至類比攻擊的戰術動作,可以很明顯看到該區域有活躍的「海底暗戰」,美、日的先進潛艦,可能在臺海周邊蒐集情資、分析戰術甚至佔位、沉底進行戰術刺探。

據報導,美國海軍於2016年1月首次披露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艦北卡羅萊納號因西太平洋的優異任務,而受授予「海軍卓越服務勳章」。當時美國海軍部長提到該艦「在高優先順序戰區反潛作戰有成」。外界推斷該艦其實就是在大陸周邊海域(包括東海南海)進行戰術監視與情搜,成功蒐集到解放軍重要艦艇、潛艦的聲紋、情資等資訊,故才能得到卓越勳章。

新潛艦服役活動大增

報導指出,隨着近年大陸改良潛艦匿蹤技術,美國海軍已沒有把握立刻在海中捕捉到中國核動力潛艦的位置,因此必須要在尋常時刻以「一對一」跟監方式,跟着中國核潛艦行動,採取緊迫盯梢。

隨着093型和094型核動力潛艦服役後,解放軍潛艦活動飛躍性增加,甚至開始擴展至菲律賓海(臺灣東方外海)的活動。而093B型核動力攻擊潛艦,與臺灣攻防之間發生最耐人尋味的一次接觸,發生在2019年7月,一艘往返臺灣與馬祖列島的「臺馬之星」渡輪,在馬祖東引水域,目睹一艘093B潛艦浮航通過東引水域,進行戰略威嚇

由於東引爲臺軍部署戰略地對地飛彈的「要塞化」軍事島,整個島嶼幾乎佈滿武裝,093B還刻意浮航威嚇,不怕臺軍反潛兵力偵搜及監控,可見臺海局勢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