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最大滯洪池周邊景觀改善竣工 居民休憩新所在

蘇厝滯洪池周邊景觀改善竣工。(臺南政府提供/張毓翎臺南傳真)

臺南市長黃偉哲(左五)今天出席竣工典禮。(張毓翎攝)

中央斥資2.5億元在臺南市安定區興建全臺南最大滯洪池「蘇厝滯洪池」,3年前完工,以改善溪尾排水因受曾文溪河水倒灌,內水難以排出問題;爲了使民衆有貢多休憩空間,臺南市政府向中央爭取前瞻計劃經費,進行周邊景觀改造,去年7月開工,於本月27日完工,將滯洪池除防洪功能,另融入水岸景觀遊憩與王船文化意象,提升在地觀光價值

過去溪尾排水因受曾文溪河水倒灌,內水難以排出,導致安定區蘇厝裡蘇林裡都曾傳出淹水災情。蘇厝滯洪池2018年完工後,當曾文溪外水位高於溪尾排水,出口閘門自動關閉,水位由溢流堰入流至池內;當曾文溪外水位低於池水位時,池內蓄水由滯洪池西南側自動閘門排出,降低下游淹水的風險

臺南市長黃偉哲今天出席竣工典禮;他表示,曾文溪河水若溢堤水會淹到安定區,爲了提高防洪,目前在安定區興建蘇厝、港口滯洪池,前者滯洪量可達140萬噸,後者爲88萬噸,未來這裡將再興建第3座滯洪池,其滯洪量有58萬噸,已於去年4月開工,預計今年底將完工。

爲使民衆有更多休憩空間,南市府水利局向中央爭取經費,辦理蘇厝滯洪池周邊景觀改善計劃,總經費5000萬元,其中的78%由經濟部水利署以前瞻全國環境改善計劃經費補助,另外22%由地方政府自籌分擔。去年7月16日開工,昨日完工,未來蘇厝滯洪池除了防洪外,還兼具觀光與環境教育的功能,是優質戶外學習、休閒運動好去處。

水利局表示,蘇厝滯洪池種植1428株喬木,混植光臘樹苦楝楓香烏心石臺灣梭羅木等13種原生樹種營造多樣性的棲地環境,也提供民衆遮陰休憩;最後在生態教育上,結合滯洪池出現棕沙燕特點,營造生態解說觀察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