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水庫蓄水量屹立不搖 全因當年他獨排衆議一個決定

中南部水荒,北部翡翠水庫在每日送水81萬噸的情況下,至今仍保有2.5億平方公尺蓄水量。(翡翠水庫管理局提供)

中南部水情吃緊,多座主要水庫已見底,中臺灣更開始實施供5停2限水措施。但北部的翡翠水庫儘管每天送水81萬噸,仍保持2億5000萬平方公尺蓄水量,讓大臺北600萬人免於限水之苦,其中一個主因,就是交通部部長馬鎮方的良心決策

根據《良心時代運動報導馬鎮方曾任臺北市政府秘書長11年,歷任5任市長,由於當時並無副市長職務,馬可說是主要決策文官。他回憶任內,直言最大挑戰就是興建翡翠水庫。

由於當時正值觀光產業起飛之際,許多建設委員提出要求,希望在翡翠水庫周邊開發觀光區,但馬鎮方獨排衆議,「這水庫供給600萬人,是大臺北地區民衆命脈,怎麼可以有任何污染」,當場否決提案。

這項決策讓翡翠水庫水土保持得宜至今,成爲全臺唯一水源特定區,所有觀光、開發一律禁止。馬鎮方憶當年開心地說:「翡翠水庫工程,就是我發揮自身最大良心所能做到的。」

不少水庫因開發成觀光區,導致淤積嚴重,更直接影響蓄水量,就算枯水期清淤都沒有用。反觀翡翠水庫由於嚴格把關,淤積量全臺最低,近3年來再把年淤積量降至29.2萬立方公尺,僅佔水庫總容量0.1%,也因此才能長年保持在80%以上的蓄水率。

如今爲了應付乾旱,翡翠水庫每天支援石門水庫81萬噸水量,卻依舊有超過7成蓄水,除了天生降雨優勢外,馬鎮方當年的決策可說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