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泥企業團董事長張安平 企業界最佳救援投手

臺泥企業團董事長張安平圖/本報資料照片

2017年,在臺泥前董事長辜成允驟逝,臨危受命接下臺泥、中橡與信昌化等三家上市公司董座的張安平,經過五年,展現了企業經營長才,發揮戰略、戰術運用,繳出了一張亮麗成績單,除再次扮演企業最佳救援投手的角色,讓臺泥營運獲利在五年內迭創新高外,更爲臺泥企業團規畫了一張全球化的藍圖。

把水泥版圖推向全球化、國際化,2018年臺泥宣佈與土耳其SANKO Holding A.S.公司進行土耳其市場策略合作開發。張安平表示,投資土耳其OYAK集團,是邁向全球化的一大步,臺泥的方向是透過這個歐亞樞紐平臺,把集團勢力向南歐、非洲、中亞、巴爾幹半島延伸,爭取總人口數12億的市場商機。

另外,張安平在接下臺泥企業團董事長時就表示,臺泥未來將全神貫注成爲「處理人類文明與大自然複雜關係的綠色環境工程公司」,成爲一家真正的「綠色企業」。

積極轉型 變綠色企業

接手臺泥企業團後,張安平深思遠慮把臺泥積極轉型朝向「綠色企業」發展。臺泥企業團自2020年起積極開展新能源事業,旗下子公司「臺泥綠能」近年全力投入太陽能、風電、地熱以及海洋溫差等各種再生能源建置,在國內再生能源市場已居於領先地位。

而在儲能、創能領域,張安平陸續出手入主歐洲ENGIE EPS,大手筆投資近200億元,在高雄新建國內最大,可提供給超跑使用的電池生產基地,補足智慧電網、儲能、電動車等關鍵技術。

除了去年7月以近45億元併購義大利儲能公司ENGIE EPS,更名NHΩA.TCC,去年12月,也投資15.1億元取得了飛宏科技近10%股權,爭取全球市場的充電設施商機。

乍看之下,臺泥企業團投入電池、做綠能,看似和水泥本業無關,但張安平強調,做低碳環保、綠能的源頭和基礎是和水泥有息息相關。臺泥的本業是水泥業,從原料石灰石(碳酸鈣)產製成水泥過成一定要高溫加熱,不論是用燃煤、燃氣或燃油,都不可能做到零碳排,也就是從現行的技術,水泥業自己無法達到碳中和。

全新投入儲能、電池等

爲儘量降低碳排,臺泥在生產水泥時,早在十幾年前,就積極使用替代燃料與原料,達到減碳效果,近年來更全心投入綠電、儲能、電池、碳捕捉以及造林等五大非水泥領域發展,就是藉這些低碳、新能源事業羣,把水泥製程所產生的碳排給抵銷掉。

深諳工業革命、人類產業發展歷史淵源的張安平,早已掌握「21世紀將是能源的世紀」,「未來的經濟體系是建立在移動式的、可儲存的能源,而電池將是他的核心。」也因瞭解人類產業發展史,張安平更積極推動臺泥砸下重金佈局、打造超級電池工廠。

水泥生產 使用低碳燃料

經過多年努力,已投入數百億元推動臺泥華麗轉型;臺泥企業團在張安平的掌舵下,及長期關注「人類文明與大自然複雜關係」,不斷的探求人類與環境之間的平衡,新能源的發展,讓臺泥企業團在爲地球減碳、新能源發展的路上彷彿裝上引擎。

臺泥企業團未來發展已具雛型規模,在張安平的領導擘劃下,能源轉型與減碳佈局清晰,包括水泥生產時使用替代原料與燃料達到減碳、升級碳捕獲技術、發展綠能、儲能及電池、降低交通工具的碳排,這些投入都將讓臺泥企業團成功轉型爲低碳環保的綠色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