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西遊記/讓北京貴婦愛上甜點 許少宇:我像一顆被蹂躪的洋蔥

記者陳政錄北京報導

「你真的會瞬間像一顆洋蔥一樣被撥開、被蹂躪,然後變回一個全新的自己。」27歲的甜點許少宇來自臺灣,兩年前第一次到北京時,他是美食真人秀的固定班底,短短三個月錄影只要一出門,回頭率馬上爆表;一年後,許少宇回到這座「美麗現代化的城市」,擔任烘培學院技術總監,想讓更多人因爲他愛上做甜點。

▲許少宇笑稱自己踏上了一條「不歸路」。(圖/記者陳政錄攝)

回想起踏入烘培領域,許少宇坦言以前不愛念書,也不想當一成不變的「上班族」,恰逢臺灣推動技職教育,他選擇就讀開平餐飲,培養一技之長,並以感覺「更有趣」的甜點做爲主攻項目,很快的在比賽展露頭角

「我從開平畢業以後,就一直從事相關行業,包括研發、甜點主廚、原料商的技術指導等」,因緣際會下,許少宇更接到電影角色邀約;只是,人生就像洗三溫暖,由於女主角受傷,電影停拍,許少宇在另謀出路時,受該電影合作的烘培教室邀請,成爲所謂的西點老師,「我的教學生涯就是這樣被開啓的。」後來甚至以此爲契機,被邀請到北京錄節目男子甜點俱樂部》。

▲許少宇擅長製作巧克力。(圖/許少宇提供)

「那是我第一次到北京」,許少宇說,當時錄製地點在最繁華的三里屯商圈,我們幾個甜點師負責做甜點給藝人品嚐,發生不少有趣的事情,覺得北京非常現代化,市場也很有趣、值得挑戰。因此錄完節目後,許少宇便決定西進發展

許少宇坦言,因爲市場體量差異,以他較善於的甜點研發、教學課綱設計來說,大陸老闆比起臺灣,願意投資的成本相對較多,「就算花個幾個億,還是很有機會能夠回收,所以我纔會一頭悶的就跑過來。」

▲許少宇西進後,公司位於前門大街的「北京坊」,爲新興特色商業街區。(圖/記者陳政錄攝)

隨大陸經濟條件提升,都市生活步調快速,許少宇任職的酥趣學院也瞄準金字塔頂端的客戶,開設菁英課程、專業小班教學,或是提供像健身房教練課一樣,由學員報名後,自行與老師靈活敲定時間上課的客製化服務等。同時,擔任技術總監的他,公司會有一個團隊協助他進行研發、授課、培訓師資,還往直播等新業態發展,「等於內容更多元、發展空間也更大。」

許少宇說,自己的學員裡,不少都是北京的貴婦族羣,因爲工作辛苦、生活壓力大,希望藉此得到紓解,另外這幾年大陸甜點店越開越多,競爭激烈,也有店老闆前來進修。許少宇說,自己比較擅長的是巧克力,最大的成就感來源,除了技法呈現時學員的驚歎聲外,更重要的是「我會知道說今天有一批人,他做甜點,是因爲我的關係。」

▲許少宇向學員發表甜品。(圖/許少宇提供)

許少宇進一步建議想要西進發展的臺青,「來這邊真的是要做好打拼的心理準備,因爲你會瞬間的像一顆洋蔥一樣被撥開,然後被蹂躪這樣子。」他強調,大陸企業之所以聘請臺籍甜點師,就是看中臺灣接觸西點比較早、教學方式比較靈活,但因爲「當地人學習速度實在太快」,來了之後除克服兩地文化、用字差異,還得不斷的精進自己,累積作品和履歷,纔是比較長久的方案,不然很快就被取代掉了。

對於隻身在外打拼,許少宇提到,感受最深的,常常是我們和家人互相都習慣「報喜不報憂」,有一年聖誕節,「我直到要上飛機前,才知道父親大腸癌正準備開刀,當時我有去質疑過,真的需要爲了錢去離鄉背井嗎?」因此在父親康復後,他也對未來規劃許下了幾個承諾,包括多回去看家人,並努力達到自己預設的目標,就能早點回臺陪家人,或把他們接過來。許少宇說,「意外和明天,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我們應該把握當下,繼續「刻苦耐勞。」

►他奶奶的美麗小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