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西遊記/我家有間博物館! 90後掌門人坐擁「百億烏木王國」
「別人做得到 你一定做得到。」來自臺灣台青盧峜翰今年25歲,目前是四川都江堰烏木博物館最年輕掌門人。回顧兩年前西進工作幾乎是「校長兼撞鐘」,必須在短時間內摸清館內展示的百件珍貴物品歷史,還得擔任義工講解員。盧峜翰接受《ETtoday新聞雲》訪問說,「當時即使有講解稿,曾經在遊客面前緊張講不出話來,磨練幾個月後,開始變得心應手。」如今接下父親,該怎麼用年輕人語言重新包裝烏木博物館,也成爲他最重要的任務。
▼成都烏木藝術博物館,大陸特A級旅遊景區,擁有千件烏木藝術品。(圖/記者任以芳攝)
▲90後臺青盧峜翰接棒管理成都烏木博物館。(圖/記者任以芳攝)
成都烏木藝術博物館,目前是大陸特A級旅遊景區,分成非自然、人文兩大收藏特色。館內上千件號稱「黑金」的烏木藝術品,每件身價動輒數十億到數百億臺幣。最早創辦人兼博物館館長盧泓傑是改革開放初期首批臺商,1988年來到四川創業養蘭花,2000年成立全世界第一間以烏木爲主題的大型公益型專題博物館。
20多年過去,在盧泓傑努力之下,博物館的陳列規模和藏品價值名列世界之最。兩年前,他認爲烏木文化必須有所傳承,因此交棒交給大學剛畢業的兒子盧峜翰。這位90後年輕人承接歷史悠久博物館,進而開啓他「黑金」烏木人生。
▲盧峜翰號稱最年輕博物館館長。(圖/記者任以芳攝)
學生時期寒暑假,盧峜翰常跟父母往返四川,對於當地文化有一定熟悉度。大學畢業後同學們討論人生規劃,盧峜翰說,「我直接跟他們(同學)講,我家是開博物館,他們就會說,天啊!好厲害。」大家都很驚訝我家有間博物館,覺得非常酷。至於西進工作,同學們反應都是祝福。
迴歸現實運作,如何「管理」佔地12000多平方公尺的博物館,讓盧峜翰倍感壓力。從員工日常訓練、工作分配、烏木保養工程、館內佈置到如何接待遊客貴賓,所有大小瑣事一肩扛起。很多時候盧峜翰依然會請教父親意見,包括學習易經、歷史玄學、泡茶品香等藝術,延伸自己管理價值。
▼烏木定期保養也是博物館非常重要的工作。(圖/記者任以芳攝)
▲盧峜翰也身兼義工解說員工作。(圖/記者任以芳攝)
雖然是博物館二代接班人,盧峜翰也身兼義工解說員,必須快速瞭解館內展出的多達上百件藝術品。盧峜翰說,「第一次面對遊客講解,曾經不敢或講不出來,雖然有講解稿,實際介紹有很多缺陷,資料講得不夠清楚。」
▲有7300多年曆史的「萬根同心太陽神」,巨型烏木古樹根 。(圖/記者任以芳攝)
經歷半年時間,盧峜翰很快地熟悉館內事務,每件烏木作品來歷典故,如數家珍。其中,距今有7300多年曆史的「萬根同心太陽神」是一件巨型古樹根,也是許多遊客指定打卡拍照的景點。盧峜翰介紹,「每天閉館後,太陽神附近的監視器經常捕抓到快速移動小白色點,乍看以爲是飛揚的灰塵,最後有高人指點是特殊靈動磁場。」難以用科學解釋的現象,成爲許多遊客朝聖藝術品。
▼臺青盧峜翰介紹,畫面中白點是千年烏木磁場靈動。(圖/翻攝 都江堰烏木博物館)
▲西進發展最大收穫之一,學會自己種菜、煮飯。(圖/記者任以芳攝)
談到工作以外的生活,盧峜翰休閒生活十分健康,後院的開心農場是他的有機小天地,所有蔬菜水果都是自己種的。學生時代住家裡有媽媽照顧,如今一個人在都江堰打拚,開始學會獨立生活。因爲博物館附近外賣不方便,盧峜翰學着種菜下廚,從不會煮菜到燒出一鍋滷肉,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盧峜翰融入四川當地生活。(圖/記者任以芳攝)
身爲90後年輕人想闖蕩大陸,盧峜翰也建議一定要接地氣,學習融入當地文化。比如,他的四川話現在會聽也會講。盧峜翰分享,「人家會問你要不要加海椒,就是辣椒的意思。朋友問要不要去耍一下,意思就是一起去玩。」學習當地語言是一種方式,重點是要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西進發展才能持久。
盧峜翰進一步舉例,自己最喜歡都江堰的夏天,氣溫特別涼爽,跟着當地朋友一起在河邊喝茶,想想工作上事情,再來一碗特有麻辣豆花,最後逛老街尋找新靈感。由於,烏木雕刻近年非常流行,盧峜翰定期留意市面上烏木擺件的新樣式,隨時瞭解市場脈動。
▲盧峜翰定期去都江堰河邊喝茶消暑,思考博物館發展方向。(圖/記者任以芳攝)
說起烏木悠久的歷史文化如何讓更多人知道?盧峜翰認爲,「必須由年輕人來講,用年輕人的方式,年輕人的語言去推廣。」未來大衆市場將是年輕人的天下,宣傳手法就得「接地氣。」他積極開新媒體平臺,譬如,運用抖音和直播平臺去介紹烏木,讓年輕人瞭解國寶級的烏木爲何價值這麼高。
「鑽石需要包裝,當然烏木也需要包裝。」正逢疫情衝擊,遊客減少,盧峜翰計劃趁機「升級」博物館。未來,不只用新媒體包裝宣傳,還要結合4D視聽效果,將老博物館打造成智能科技型知識館,來參觀的遊客觸動視覺感官效果,重新讓「黑金老烏木」再次活起來,傳承珍貴歷史。
▼盧峜翰運用新媒體+新科技,自己當主角介拍影片,讓更多年輕人認識烏木博物館。(圖/記者任以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