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鐵出軌》藍弋豐/痛定思痛勿再作漂亮文章、滿口「莊子式」大改革
● 藍弋豐/專欄作家、臺大醫學系畢業
臺灣最近在國際上曝光不斷,長榮長賜輪卡住蘇伊士運河,海事責任在船東日本正榮汽船,白賺了船身上長榮英文字樣的免費廣告,讓全世界知道臺灣海運的實力。
▲先前長賜輪擱淺卡蘇伊士運河,也導致全球貨運船「大排長榮」。(圖/路透)
「隨便」致禍論有理?
然而,緊接着同樣是交通事故,卻是讓臺灣人陷入愁雲慘霧,太魯閣號事故造成50人死亡,60年以來最慘重,這起悲劇同樣讓臺灣登上各國報導,外電很快整理十年來全球重大傷亡鐵路事故,將臺灣與之並列,有印度、巴基斯坦、民主剛果、喀麥隆、埃及、阿根廷,除了西班牙以外,其他都是第三世界國家。
臺灣人的自信心一口氣從醫療天下第一、海運大國,打成第三世界國家,於是各種「大論」沸騰。
一開始肇事者隱瞞實情,謊稱是停車邊坡,於是新聞觀衆認爲是亂停還沒拉手煞車,馬上有人提出臺灣的「社會風氣」論,一口氣指責全臺灣人做事就是「隨隨便便」,毫無安全觀念,所以遲早出事。
這好大的口氣罵遍全臺灣人看似合理,畢竟臺灣的確在各領域有很多不重視安全的前例,但是,這種大論最大的問題是:臺灣高鐵安全性上遠勝臺鐵,也同樣是臺灣人經營的。
所以,罵遍臺灣人固然滿足了自虐的心理,卻不是事實。
隨着調查,事實逐漸明朗,肇事工程單位,早就接到臺鐵三令五申,假日將有列車行駛,不可施工,卻偏偏老闆帶頭加班作業,結果駕駛工程車失誤卡入路邊草叢,想用怪手將車拉正,吊帶斷裂救援失敗,導致工程車滑落邊坡,衝入軌道。
▲太魯閣號事故運安會報告,圖中試圖還原工程車是如何掉落至軌道的。(圖/運安會提供)
所以雖然肇事者的確不守規範、駕車技術糟糕、出了意外後心存僥倖想自己偷偷處理、應變能力又差而使得小意外釀成大災禍,但並不是「隨隨便便」把車停在邊坡。
其實臺鐵雖然數十年來問題叢生,各種官僚、無效率,弊病叢生爲人詬病,但是並非「社會風氣論」所說的無視安全。
最悲哀的是,其實造成問題的工程,正是「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劃」的「山側邊坡安全防護工程」,也就是其實就是有重視安全,想預防邊坡事故,才進行的。
許多「鍵盤專家」第一時間提出各種邊坡安全強化措施,包括障礙物自動偵測、危險路段加裝圍籬等,其實早已都是「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劃」的內容,其他還包括邊坡滑動及土石流及強風預警系統、邊坡全生命週期維護管理等等邊坡安全防護設施,以及與這次事件無關,但也對鐵路安全置關緊要的平交道改善、橋樑改建、軌道更新、電務設備系統改善工程等等,其實都是「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劃」已經正在執行的內容。
又有另一種大論,那就是臺鐵的一切問題都來自於組織結構,而結構改革的唯一方法,就是民營化,接下來,又說民營化工程多麼浩大,政府需要準備打消過去隱性債務的金額多龐大,政治阻力多可怕,所以做不到。
因爲認爲民營化反正做不到,所以可接受乾脆擺爛?
▲中華電信民營化有成,但仍配合政府各項資通訊建設。(圖/總統府提供)
臺鐵的確是有結構問題,民營化也的確可能可以解決,過去電信局民營化爲中華電信、臺汽民營化爲國光客運,以及臺灣高鐵的民營成績,似乎讓臺灣人有了民營化就會馬上變好的信心。
但先不論民營化是不是真的解藥,臺鐵當前的問題,還沒民營化,就什麼都不能解決嗎?
以此次事件來說,包商早就前科累累,非得需要民營化才能排除不良包商嗎?
有人說排除不良包商可能就發包不出去,就算真是如此好了,流標而完全沒有施工,當然也就不會發生這次慘劇。
當然,愛說大話,很可能是上行下效,我國從總統就專喜愛說大話,2018年普悠瑪事件後,蔡英文總統宣示「臺鐵的改革沒有上限。對於我宣示的每一件改革目標,我只接受一個結果,就是改到好爲止。」
真是氣吞山河。
▲臺鐵普悠瑪列車。(圖/記者呂佳賢攝)
如今已經2021年,發生更嚴重的事故,蔡英文總統再度宣示改革的方式就是「徹底解決臺鐵的組織文化的問題,強化臺鐵內部的組織功能,調整運、工、機、電四大系統的橫向整合功能,改變層層上報,層層下達的處理模式。」
總統並強調「管理安全的組織問題不解決,營運模式再怎麼調整,都無法滿足社會的期待。」
蔡英文總統講得頭頭是道,切中要害,然而,臺鐵組織文化有問題,難道是2021年才知道?
或是2018年普悠瑪事件才知道?
數十年來臺灣人對臺鐵組織文化弊病之嚴重早就知之甚詳了,也就是因爲國民黨長年來都無力改善這些問題,人民纔對國民黨失望,兩度把國民黨請下臺,政黨輪替讓民進黨做做看,蔡英文總統這些話,理當是2016年就說,並且已經在執行了,而不是執政5年還繼續出重大事故之後說。
▲在太魯閣號事故後,蔡英文總統提出改革臺鐵三大方向:徹底解決臺鐵組織文化、解決臺鐵長期虧損財務、討論最適合臺鐵永續經營模式。(圖/民進黨提供)
又有一種大論,認爲:臺鐵爲何只能找如此粗心大意便宜行事紀錄累累的包商,是因爲預算短缺,出香蕉只能請得起猴子,經費只能僱用到這種水準的包商,而各種安全措施都需要經費,臺鐵長年來更是人事費用不足,所有基本作業都已經一個人當兩個人用,完全不堪負荷,所以總有一天會出事。
這個論點的許多敘述固然爲真,然而,政府的確是有編列安全措施的經費,整個「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劃」計劃經費爲275.55億元新臺幣,若是認爲國民黨政府時代擬的計劃,編列的預算過少,蔡英文總統第一任,風風火火的推動所謂「前瞻計劃」,聲稱重點就在於軌道建設,一口氣騰出8,824.9億,這麼大筆錢撥一部份來改善臺鐵各種安全問題,完全綽綽有餘,結果?
前瞻計劃洋洋灑灑提了一大堆各種新建軌道計劃,甚至還有經費被挪用到公共電視拍攝影劇併爲此沾沾自喜。
既有的鐵道都無力好好管理維護營運了,好不容易挪出一大筆錢,應該是趕緊把陳年積弊處理完,行有餘力纔來建設新的鐵道。但是蔡英文政府第一任的想法卻是背道而馳。
與其談改革無「上限」 不如從小事「改」起
若是2016年起就專注投入軌道建設經費來改善諸多因爲預算短缺而造成的陳年積弊,是否就能避免2018普悠瑪、2021太魯閣兩起悲劇呢?
歷史沒有如果,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沒有這樣做,事故後纔來說「改革沒有上限」,說了無上限之後,兩年多,仍然沒有看到有開始進行什麼無上限的改革──例如很困難的民營化?
於是再度因爲結構問題出事,這時才又說「徹底解決臺鐵的組織文化的問題」,剩下兩年多任期,是要怎樣徹底解決呢?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要老是往天邊喊,卻一步都沒有往前走,反正天邊太遠了,走一步走兩步都沒差?
臺鐵的確財政困難,組織僵化,但是組織很難改造,就沒有立刻能改善的小事?當然不是,臺鐵基層員工人手不足,立即加速增聘,或許預算不夠,或許訓練上緩不濟急,但不代表什麼事都不能做。
▲如果政府改革無上限,爲何不先處理臺鐵基層當前面對的問題?(圖/記者黃國霖攝)
當前臺鐵基層除了本身任務還要應付很多額外負擔,譬如好大喜功長官的大頭症行銷鬼點子,中央與地方官員的各種要求,以至於過度要求以客爲尊導致員工浪費大量心力在極少數奧客身上,就算人事費用暫時無法提升,去除不必要額外負擔,就能讓基層好過一些。
若真有心「改革無上限」,這些無法先改善?
《莊子‧外物》中有則故事,話說莊子窮到沒飯吃,要跟朋友借錢,朋友卻推託說等收了地租才借他一筆大錢,莊子一怒之下,就說了個故事來諷刺他的朋友,莊子說:「我來的時候在路上看到車輪壓凹的路面凹溝中有條小鯽魚,鯽魚說:『我是東海龍王的臣子,快乾死了,你能給我一小盆水救命嗎?』
我聽了就說:『沒問題,我往南去遊說吳國、越國的國王,引西江水開條運河把你直送回東海,這樣如何?』
鯽魚聽了大怒:『我沒水馬上就死了,你卻說這種話,還不如去魚乾店找我算了!』」
▲臺鐵所有設備員工都超限利用,政府有預算有找到改善的點,應儘快投入與改善問題,而不是老愛說「大話」。(圖/記者楊詩益攝)
臺鐵的所有設備、每個員工,都早就超限利用,設備老舊亟需更新,員工一個當兩個用嚴重過勞,導致外包越來越多,並衍生許多不得已的便宜行事。
有預算就應先投入,有小事可改善就先做,先多少緩解惡劣的情況,同時慢慢思考組織結構的大改變,可不要學莊子故事中的他自己,老是愛說大話,尤其是特別專愛講大到要好久好久才能執行的宏大計劃,馬上能做的小事卻不做──不論是因爲嫌事情太小認爲沒有政治宣傳效益而不做,或是本來就根本不想做任何事,講大話只是不做事的藉口──那麼,我們只能在下一次事故中尋找臺鐵了。
熱門點閱》
► 李沃牆/拜登狂撒2兆美元基建計劃 大展重返「世界警察」地位企圖
► 臺鐵出軌》太魯閣事故釀死傷 全民捲入創傷事件後 如何自救與救人?
► 臺鐵出軌》苦苓/臺鐵真的沒救了嗎?
► 臺鐵出軌》左藍/「最低標」等於最爛標 50條冤魂是整個共犯結構的罪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點此投稿,或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