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鐵開啟「種電」列車!環團建議:納入公民電廠精神

臺鐵開啓「種電」列車,已有十九案屋頂光電出租案。學者建議臺鐵種電不只爲挹注虧損,公司化後也該回應企業社會責任。 圖/臺鐵局提供

臺鐵加入「種電」行列,環團、交通學者都肯定發展方向,但也建議臺鐵不妨在公司化改革關鍵時刻拉高格局,植入「公民電廠」DNA,邀公民參與,並回應公司治理企業社會責任。

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鄭泰鈞說,樂見公共運輸所屬建物、場址推動屋頂光電,尤其未來臺鐵公司化後,應會致力場站開發,勢必得評估整體用電量,以盈虧角度思考能源未嘗不可,但場站開發也會消耗一定社會成本,盼臺鐵在推動光電過程,針對招標遴選制度適時納入「公民電廠」精神,拉高公民參與比率,或選擇在地能源合作社,至少三成也好,有助社會認識光電。

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主任鄭永祥表示,臺鐵種電計劃是正面發展,但建議若機廠設置達階段成果後,可考慮在許可條件下,擴大至各大車站及站外停車場等所屬設施。

鄭永祥也認爲,臺鐵既然要改制公司,須迴應企業社會責任、視野更上層樓,種電不該只侷限開源,應提升至減緩氣候變遷的格局,參照「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具體告訴外界會爲此着墨,且這項作爲在國際運輸軌道業已行之有年,臺灣包括高鐵、桃園機場、航空公司等都陸續投入,是臺鐵公司未來可努力目標。

Take action!加入《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