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乾旱恐衝擊半導體產業 英媒報導揭下場

臺灣56年來最嚴重乾旱,BBC報導下場。(民衆提供/陳淑娥臺中傳真)

臺灣遭逢56年來最嚴重乾旱,許多水庫蓄水量大幅下降,恐連帶衝擊臺灣半導體產業;《BBC》對此專文報導,表示臺灣面臨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旱災全球約90%的半導體高端晶片在臺灣生產,若干旱情況遲未緩解,全球電子業恐將受創,更指出臺灣若不好好應對此事,其農業半導體業可能都將受影響

根據《BBC》今(21日)報導指出,屬於亞熱帶熱帶氣候的臺灣原本爲全球雨量最多的地區之一,時常有颱風季風的到來,因此臺灣雨量一直都很豐沛;然而去年幾乎沒有下雨,還沒颱風登陸,使臺灣面臨56年來最嚴重的乾旱。

臺灣佔全球高階晶片約90%的產能,許多電子消費產品都仰賴臺灣生產的半導體晶片,只不過隨着乾旱越來越嚴重,許多水庫的蓄水量大幅下降,甚至有水庫水位不到10%,其中就包括臺灣半導體產業2大主要水庫之一的新竹縣寶山第二水庫,蓄水量只達7%。

晶片產業對臺灣整體經濟貢獻巨大,由於半導體需要大量用水,臺灣政府中南部部分地區實施限水,在對諸多產業的限水令之中,農民所受衝擊無疑最大;臺灣政府去年停止對7.4萬公頃農田灌溉

除此之外,報導中提到若臺灣不做好面對缺水挑戰,其農業和半導體產業恐雙雙受到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