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健康指標落後「這3國」 專家籲增加健康投資

臺灣健康指標落後「這3國」,專家籲增加健康投資。(示意圖/Shutterstock)

醫療支出究竟是成本還是投資?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IRPMA)今公佈「2023臺灣健康投資報告」,顯示臺灣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CHE)佔GDP的比例低於其他國家,導致各項健康指標都落後日、韓、新。專家直言,臺灣健康投資不足,導致健保點值下降、醫護人員出走、醫院被迫縮減病牀等,都不利於醫療品質,呼籲健保總額的成長率不能太低。

根據「2023臺灣健康投資報告」,臺灣CHE(主要包含醫療服務、藥品消費支出等)GDP佔比僅6.1%,顯低於OECD平均9.6%,藥品支出GDP佔比更只有1.2%。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臺灣健康投資不足,導致健康指標落後於日、韓、新。

洪子仁認爲,最需要被探討的是,臺灣在1996年時,不論是CHE佔GDP的比例、平均餘命等,都領先南韓,但在2000年開始,南韓加大醫療投資的密度,至今已讓CHE佔GDP的比例從4%提高到8%,而臺灣則僅從5%升至6%,臺灣並不是沒有進步,只是相對南韓的投資少,這樣的差距,也在健康指標上被凸顯出來。

2011~2019年,共8年的時間,臺灣癌症標準化死亡率共下降8.2%,南韓下降20.4%;心臟標準化死亡率方面,臺灣下降9%,南韓下降16.3%;腦血管疾病標準化死亡率,臺灣下降14.9%,南韓下降40.1%;糖尿病標準化死亡率,臺灣下降17.2%,南韓則下降49.8%。洪子仁說,南韓下降的幅度是臺灣的2倍。

洪子仁表示,健康的投資力度大,就會反映在健康指標的提升。要推動永續健康的臺灣,最重要的是帶給臺灣人健康永續的未來,政府應該把提升人民健康指標當作執政的第一要務,要有這樣的觀念,政府纔會願意拿錢出來投資。臺灣健康投資不足,導致健保點值下降、醫護人員出走、急診等候住院時間拉長、醫院被迫縮減病牀等,這都不利於民衆的醫療品質,因此健保總額的成長率一定不能太低。即便今年開始每年成長5%,5年後也只能讓CHE佔GDP的比例也只能達到7.3%,仍然落後於南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