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濟大好逆勢突圍!人民卻普遍無感 央行揭「臺韓差異」3關鍵
中央銀行比較臺韓差異,直指臺灣有服務業薪酬制度不夠完善、企業較注重股東權益,以及基本工資調幅可更積極等問題。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許正宏攝影
近年國際局勢動盪,臺灣逆勢突圍,經濟成長率優於全球平均,不過民衆卻因實質薪資負成長,對經濟果實無感。中央銀行比較臺韓差異,直指臺灣有服務業薪酬制度不夠完善、企業較注重股東權益,以及基本工資調幅可更積極等問題。
美中貿易戰、COVID-19疫情擾亂全球政經局勢,臺灣經濟卻能屢創佳績,最近臺股更突破2萬點,改寫歷史新高。
雖然經濟交出亮眼成績單,但民衆普遍無感,中央銀行報告分析,近年臺灣累積經濟成長率高於韓國、美國、日本,每工時實質薪資累積成長率高於美國、日本,但低於韓國,主要是臺灣勞動份額下降(受僱人員報酬佔GDP比重)、韓國則上升,這也是民衆較感受不到經濟成長果實的重要原因。
進一步探究臺灣與韓國的差異,央行指出,臺灣的服務業及佔製造業產值比重最大的電子資通訊業,營業盈餘佔比上升,勞動份額相對下滑,進而抑低整體產業平均勞動份額。換言之,企業大多有賺錢,只是分配給勞工的報酬沒有同步、等幅成長。
至於韓國情況,韓國服務業以現代服務業比重較高,其中產值佔比較高的專業科學及技術支援業,以及藝術娛樂與出版影音製作業的勞動份額均上升,帶動南韓服務業及整體產業平均勞動份額走揚。
央行補充,韓國服務業企業分配給勞工的報酬成長速度高於獲利,可能與韓國政府近年吸引國際科技專業人力,同時改善勞動條件並調高最低工資,以降低勞資分配的不均度等措施有關。
而臺灣企業分配給員工的報酬不如預期,也與產業特性有關。央行表示,臺灣服務業多屬中小型,服務業薪酬制度不如以大企業爲主的韓國完善;企業又比較重視股東權益,公司治理追求股東價值極大化,導致提高利潤的壓力增加,迫使部分企業採取壓低成本的經營策略,影響公司對於薪資調整的決策。
此外,2015年以來,臺灣基本工資時薪累積調幅爲59.1%,也低於南韓的89.3%。
央行認爲,適時調整基本工資有助帶動企業調薪,若要改善臺灣勞動份額下降的現況,臺灣政府宜持續合理提高基本工資;而政府正推動中小企業「加薪、增僱」租稅優惠措施延長10年的修法,也有助於提升勞動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臺灣服務業產值主要集中於批發零售與住宿餐飲業、不動產業等傳統服務業,專業服務業中,金融保險業的佔比爲6.4%,專業科學及技術支援產值佔比則僅3.9%、明顯偏低。
央行提醒,臺灣政府應積極推動促進傳產製造業與傳統服務業創新及科技轉型,以及推動現代服務業的政策措施,提升企業加薪的能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