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年導演的未來想像 府中15特映會《十年臺灣》

臺灣青年導演的未來想像,短片惡靈罐頭劇照。(圖/新北文化局提供,下同)

記者郭世賢/新北報導

府中15「亞洲連線主題影展,選映獲得香港金像獎話題電影《十年》,配合影展20日特別邀請即將上映的《十年臺灣》舉辦特映會,新北市文化局副局長於玟、監製劉嘉明出席參與,並邀請本片五位新導演及劇組團隊,蒞臨府中15與觀衆分享創作理念

香港《十年》在電影中探討社會政治議題,對香港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十年電影工作室」於是策畫「十年」國際版,分別邀請泰國、臺灣和日本的電影人,製作 《十年泰國》、《十年臺灣》及《十年日本》三出電影。

其中《十年臺灣》將於2019年1月正式上映,本片透過5名導演5短片作品想像臺灣未來10年,分別是「惡靈罐頭」、「942」、「路半」、「蝦餃」、「困眠」,當中涉及新住民議題、原住民故事、少子化與空污現況,透過鏡頭影像反映臺灣社會未來的想像。

▲ 臺灣青年導演的未來想像,《十年臺灣》監製劉嘉明分享製片過程。

《十年臺灣》五位導演來自不同的成長背景,包括阿美族原住民、臺菲新住民二代、馬來西亞華僑土生土長臺灣人。勒嘎・舒米曾鄭有傑導演共同執導《太陽的孩子》入圍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

鄒隆娜作品《阿尼》則曾入圍2015年坎城影展呂柏勳短片《野潮》獲得第19屆臺北電影獎最佳導演。謝沛如以短片企劃《The Lonely Hopper》入圍 2017 東京國際短片電影節 Short Film Pitch Competition 決選,廖克發則以紀錄片《不即不離》獲得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華人紀錄片獎」首獎,也成爲今年度府中15紀錄片駐館導師之一。

▲ 臺灣青年導演的未來想像,短片《路半》劇照。

文化局副局長於玟表示,年輕影像創作導演最需要展演平臺,不論是劇情片、紀錄片還是動畫片,府中15鼓勵年輕創作者不遺餘力,長期提供音像創作者放映空間,透過音像作品發表計劃,年輕導演的多元觀點及創作精神可直接傳遞訊息給觀衆。

於玟說,她非常認同《十年臺灣》電影中五位年輕導演勇於表達對臺灣現況的批評與觀察,也鼓勵年輕影像創作者儘量展現其創作能量,促進多元觀點的對話

監製劉嘉明表示,十年系列電影拍攝計劃讓臺灣新導演各自展現特色,也讓年輕導演有更多國際交流機會及經驗,對於《十年臺灣》所聚焦的面向,他認爲,臺灣最寶貴的價值就是多元,「因爲有各種聲音穿透出來,人人皆有自由表達的機會」。

▲ 臺灣青年導演的未來想像,十年臺灣特映大合影。

2016年香港電影《十年》控訴人權民主、甚至語言被壓迫等敏感政治議題,5名無畏的年輕導演在有限資金下發揮。之後不僅在香港創下票房佳績、被中國列爲禁片,更奪下了該年的香港金像獎最佳影片

文化局表示,「十年電影工作室」策畫《十年》國際版,《十年臺灣》便是第一站。另外還有《十年日本》與《十年泰國》,各地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這個計劃期待在同一主題脈絡下,讓各地年輕導演都能發揮腳下土地的未來十年,用寓言警示現在。更多資訊,詳洽府中15官方網站http://web.fuzhong15.ntpc.gov.tw/films/,或電洽02-2965-7186。

▲ 臺灣青年導演的未來想像,短片《困眠》劇照。

▲ 臺灣青年導演的未來想像,短片《蝦餃》劇照。

▲ 臺灣青年導演的未來想像,短片《924》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