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蜻蜓添新物種「纖紅蜻蜓」 僅出現南投列瀕危保育

▲纖紅蜻蜓雄蟲腹部纖細而鮮紅。(圖/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提供)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與臺北市立動物園研究團隊合作,發現臺灣蜻蜓添新種「纖紅蜻蜓」,8月份已在國際知名分類學期刊Zootaxa中發表。

林試所表示,2007年曾服務於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吳韋廷先生,在林試所蓮華池研究中心轄區附近的沼澤採集到一種身分待確認的紅腹蜻蜓,經過林試所森林保護葉文琪及臺北市立動物園的陳賜隆博士唐欣潔等人共同合作下,確認該種爲臺灣首次發現的新物種。因爲雄蟲腹部纖細且呈現鮮紅色,故取名爲纖紅蜻蜓。

2007年發現,棲息地易遭人爲干擾破壞

林試所指出,纖紅蜻蜓除了是臺灣的特有種,也可能是該屬成員中唯一隻分佈於單一海島,且範圍最狹隘的種類,目前僅出現在南投縣境內。也因棲息地通常鄰近農墾地或人類開發頻繁地區,極易遭受人爲干擾與破壞,在發表時即已被研究團隊建議列入瀕危保育物種名錄中。

葉文琪說,臺灣已知的蜻蜓目昆蟲約有150多種,包含體型粗壯的蜻蜓及身材纖細的豆娘兩個家族,都是水邊常見昆蟲,成蟲雖有發達的雙翅,以捕食空中飛行的其他昆蟲爲生,但是幼年期是在水中度過,稱之爲水蠆。蜻蜓在湖泊溪流淡水地中扮演着指標性角色,一旦環境受干擾,羣聚組成與數量隨之發生變動

躲避酷寒遷徙,紅腹蜻蜓屬最具代表性

此外,臺灣地處熱帶亞熱帶,在臺灣的蜻蜓目昆蟲也以喜好溫暖氣候的種類爲主;但有少數適應溫帶冷涼氣候的類羣,這些少數的溫帶物種可能在冰河擴散的時代,爲了躲避酷寒的氣候,而向南遷徙到本島並殘留下來,其中又以紅腹蜻蜓屬的種類最具代表性。

葉文琪指出,臺灣過去記錄的紅腹蜻蜓屬成員共有8種,都是廣泛分佈在北方鄰近地區的種類,其中在本島較常見的黃基蜻蜓主要生存在中高海拔山區;焰紅蜻蜓偏向出現在低海拔山區。過去在大臺北地區曾有許多紀錄赤衣蜻蜓,已多年未再發現;其餘種類不是紀錄不確定,就是僅在秋季短暫出現的迷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