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不敢生小孩3大關鍵 作家:不是給點錢就夠了

臺灣面臨少子問題兩性作家分析大家不敢生的原因直指托育問題與職場育嬰環境不友善、觀念改變以及生理因素影響最大。(示意圖/Shutterstock)

這2天少子化議題很熱,許多人對於不敢小孩的原因感到好奇,兩性作家「女王」昨在臉書分享她的觀察結果,托育問題與職場育嬰環境不友善、觀念改變以及生理因素是三個主因,畢竟生小孩並不是打賞點錢就夠了,而且許多現代人已不再認爲結婚生子人生必須的事。

女王指出,某次在路上遇到一對祖孫,在阿嬤孫子幼稚園上學的路上,她與對方聊天得知,公幼抽籤的中籤機率低,孫子是候補200多號,爲此,女王感到非常疑惑,明明都已經少子化了,爲什麼公託公幼還這麼難搶?

女王接着說,職場上的不友善也是影響生育率的原因,曾有朋友告訴她,如果育嬰假請太久工作恐不保,因此許多人根本就不敢請;此外,在家照顧小孩沒有收入,若沒有後援,隊友又很雷,根本就不敢再生。

女王也說,許多媽媽都是在「送託去工作」和「辭職帶小孩」兩者之間苦苦掙扎,需要考量經濟問題,又要考量小孩的照顧問題,另外自己的職涯發展也很重要,種種因素加起來,真的超級不容易。「鼓勵生小孩並不是打賞一點金錢就生。如果職場、環境、托育不友善,人們還是會卻步。」

女王表示,另一個很大的族羣是「單身不婚」和「婚後不生」的人,身邊有許多高學歷、經濟條件好的女性朋友,她們認爲婚姻並非是女生非得要走的路,因此並不想結婚;另外也有結婚過後決定不生的夫妻,多數的經濟條件與能力都很不錯,但就是不想生小孩,而這是每個人的自由,每個人都有自己想過的生活方式

女王透露,身邊朋友生完小孩壓力大的很多,深怕再生要求男生去結紮,因爲怕生超過兩個會讓生活品質下降,進而導致夫妻失和;也有朋友只生一胎就堅決不再生;當然也有些人是因爲生理因素,像是患有不孕症的人,即便想生也很困難,因此在這個少子化的世代,願意努力生小孩的,真的要多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