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找尋生猛老廈門
廈門。(作者提供)
第一次造訪一座城市,我們往往隨大衆、抄攻略,打卡景點、走逛商業街。但如果你有機會,二訪或三訪一座城市,你會選擇認識它的哪一個面貌?廈門,先前我也走過沙坡尾、鼓浪嶼、集美學村及曾厝垵。有機會二訪,我便決定好好考究一番,決定找找「老廈門」的蹤跡。
找一個「老地方」,從當地菜場開始,能找到一些蹤跡。廈門第八市場俗稱「八市」,通常講的「八市」,其實包括兩個菜市場,一是從開禾路口延伸到開元路口的「開禾市場」,二是常被稱作「八市內場」的「十」字形的營平市場,兩個市場加起來的這片區域即真正的「第八市場」。
廈門開元路,始建於1920年底,最初稱「新馬路」,以提督路頭(今輪渡公交車場)爲起點,至浮嶼角(今思明北路、廈禾路交界處),全長782米。因爲是廈門近代市政道路建設上「開創先河的第一條路」,所以命名爲「開元路」。
選在這裡是因爲當時的提督碼頭是來往閩南城鄉的一些帆船的停泊點,廈門的第一碼頭到第六碼頭,都在開元路的前段,是物資進廈門的入口處之一,商人、遊客都是從碼頭上岸,每天貨源不斷,人來人往。
在開埠後,因應着逐漸增多的人口及商販,郵件的來往也逐漸增多。在輪渡公交車場旁,有着一棟非常氣派的建築,橫眉寫着「廈門一等郵局」。清光緒二十三年,清政府正式開辦大清郵政,設廈門郵界總局,稱大清廈門郵政。宣統三年(1911年),廈門郵政總局改稱「廈門一等郵局」,是福建省唯一的一個「一等甲級郵局」。如今仍延續着它幾百年前的歷史任務,成爲現代化的郵局,二樓佈置着郵政的歷史變遷,述說着當時商埠中,遊人來往的熱鬧景象。
廈門。(作者提供)
開元路建成後,成爲廈門最繁華的商業街區。1932年之前的開元路,門牌號數312戶,有商戶290家。小至理髮洗衣、糖油煙酒,大至洋行行郊、匯兌信局。與渡頭配套的客棧旅館、飯店酒樓,甚至電影院,一應俱全。
在一排騎樓之外,偶爾也能看見裝修帶點南洋風情的。在當年出海打拚的廈門人或是華僑,擁有足夠家產或事業有成後,會回到廈門,選擇在當時最熱鬧的街市,蓋一棟最特別的屋子,炫一種我不大張旗鼓,但都要你們看見的,一種光宗耀祖的方式。
廈門。(作者提供)
走進開元路,在中段,便會看見從中聯結的營平馬路市場。營平馬路市場就是一般菜場的檔位,基本是水產、肉類、蔬菜等農副產品的銷售,就像小時候家人帶着去逛的菜場一般。攤販與客人交談往往是普通話夾雜着閩南語,感覺非常親切。
包裹在營平市場外圍的開禾路菜場,向外,店家們拉出遮雨棚,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向內,有些將自家一樓敞開,成爲餐廳。更加開闊的生意環境,除了也有着售賣海鮮及禽肉等農產品的攤位,但更增加的土筍凍、薑母鴨等加工副產品。如果真要找便宜實惠的「老廈門」滋味,來到開禾路菜場,我真覺得我找對了!
也因有較大的經營面積,海鮮排擋也基本集中在外圍的市場上,水缸裡放着今天剛打撈的魚獲,餐廳上標着兩種處理方式,可以直接選擇店裡的海鮮或是菜單點菜,也能自己帶水產來讓店家處理。但就經驗來說,建議是先做點攻略,瞭解各店家的海鮮價格與加工價格後,再決定花落誰家。如果能有廈門土着帶着你來,當然更好了。聽說這裡的水,不比廈門外海的海水淺,深得很。
有老菜場,必有隱藏美食,這條鐵則在八市一樣得到驗證,尤其越窄小、越深入的巷子,往往像開盲盒一樣,越有「隱藏版菜單」。當你看到人們陸續進出一條巷子,甚至雜巷口隱約看見因爲室內坐不下,而擺到外面的小桌子及小板凳時,走進巷子拆拆盲盒吧!
巷子裡的商販,往往專注着自己拿手幾樣小吃,打的就是一個口味正宗、用料實在。在來到廈門前,看了幾部講述廈門小吃的紀錄片,海蠣煎便是常提起的其中一種。
廈門第八市場。(作者提供)
廈門海蠣煎與臺灣蚵仔煎真的是親戚關係,都用新鮮海蠣爲主要材料,加上蕃薯粉調羹的麪粉水,打上幾顆雞蛋,平鋪在平底鍋上煎。海蠣的海產鮮味加上煎到有點焦脆的雞蛋液,一份鮮掉眉毛的特色小吃就完成了。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城市的發展,廈門的發展重心也向外擴張,沙坡尾、雙子塔、國展中心、集美學村等,出現更多被遊客所熟知的地點。而開元路正努力的保留着原汁原味的老廈門。下次到廈門,來開元路與八市,找找生猛的廈門味道吧!(Miguel/現居南京)
(本文來源:【兩岸青年】公衆號)
廈門。(作者提供)
廈門。(作者提供)
廈門。(作者提供)
廈門蚵仔煎。(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