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大連學醫 臺灣女生廈門創業

楊凱如在爲小朋友看牙。(作者提供)

作爲一名在大陸生活發展的臺灣同胞,又或許是身爲遼寧女婿的關係,凡是聽聞與遼寧跟東北有關的兩岸的事情,本能的耳朵都會豎起來,眼睛也都會爲之一亮,或是多問一嘴多聊一下,因爲這種東北人自然熟的嘮嗑侃大山的文化已經深植我心。

在廈門臺商協會青委會一次餐聚中認識了一位來自屏東的臺灣女牙醫,彷彿救星就出現在我眼前,因爲兩年多沒回臺灣的我,終於可以好好整整我那一口疼到不行的牙齒了。這也開啓了我人生第一次在大陸看牙齒之旅,但當我一進去這間門診時,看見牆上每一位牙醫的簡歷介紹,他們的學經歷不僅僅是來自臺灣,更重要的他們都畢業於大連醫科大學口腔醫學專業,原來跟我一樣都是來到大陸求學後再繼續留在大陸就業創業的臺灣鄉親,但大家最終又相聚在廈門,也可以說是特別有緣。

而這位幫我醫治好牙齒的臺灣女牙醫,她的名字叫做楊凱如,作爲一名從臺生到臺籍大陸醫師,出生南臺灣屏東的她卻毅然決然選擇至遼寧大連學習口腔醫學專業,併成功考取口腔執業醫師,成爲一名牙醫師,經過幾年的工作經歷後,再獲主治醫師資格。最終她選擇在廈門創業,目前她也和幾位臺籍牙醫師在廈門湖裡佳贊口腔門診部,爲廈門廣大的民衆提供口腔醫療服務。

楊凱如談及與大陸的不解之緣時說,她在高二的時候那年到北京去參加表哥的大學畢業典禮,那是她第一次到大陸,就被當時2008年北京的繁榮市景驚豔到了,城市熱鬧現代,卻保有歷史的印記,出行便利等等都讓當時17歲的她覺得以後還要再去大陸看看。

高三學測後她就申請到大連醫科大學就讀本科,爸媽都很不可置信,覺得一位女孩子真的可以在外面照顧好自己嗎,畢竟從小學到高中都沒有離開過家裡,突然一下子要跑這麼遠,爸媽心中除了捨不得也很擔心是否能夠習慣適應,但是爸媽還是非常尊重孩子自己的決定,因爲路是要自己走出來的,父母從擔心到支持,也是成爲楊凱如在大陸求學過程中最堅實的後盾。

在當時身爲高中生的她,其實也還是對自己未來的規劃有點迷惘,但是她一直認爲只要有一技在身,永遠不怕沒有養活自己的能力,因爲自己的舅舅也是牙醫師,加上與舅舅家庭關係很好彼此常常見面,所以從小可能也有點耳濡目染的關係,且覺得牙醫師作息基本上比較正常,所以就立志決定了以擔任牙醫師作爲人生的職業規劃。就這樣高中畢業後她考上了爲遼寧省大連市的大連醫科大學,至於爲何會到大連,在距離臺灣這麼遠的東北,或許可以說是緣分吧。

在大連醫科大學就讀口腔醫學專業時是2009年,當時大連醫科大學對於臺生和其他幾位韓籍、蒙古籍學生一起單獨成立外籍學生中文班,只有大課才與陸生有一同上課的時間。剛開始與大陸同學們接觸時彼此都還有些陌生,同時大陸同學們對於臺生的也是有許多好奇的問題,但校園裡老師們對於這羣臺生們也會格外關心照顧,常常關心我們臺生是否適應這邊的課程學習以及飲食生活,這也讓我們這羣來自南方的臺生們備感暖心。在校園裡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們臺灣口音來到東北後,人人都說我們臺灣腔好溫柔,看我們對話都有種在看臺灣偶像劇的感覺。

楊凱如大連學醫,廈門開業。(作者提供)

作爲一名口腔醫學專業的學生,最重要的就是要考取大陸的執業醫師證照,才能真正在大陸從事相關工作,因此在大連醫科大學畢業後,需要再經過一年的臨牀工作纔可以進入執業醫師考試,而這一年的時間就顯得很重要,需要在工作和學習上去安排好時間,在這個部分和大陸同學比起來需要付出的時間和辛勞是一樣的,不會因爲我們是臺灣人的身分而有所不同。但當最後真正拿到執業醫師證書時,真的感覺肩上揹負着醫師的使命感了。回首來到大連醫科大學這段求學路上真的不容易,還沒畢業時會希望早一點能獨當一面,但真正開始工作後,又會覺得學生生活好幸福。

如今從當初的臺生到成爲一名口腔主治醫師,從2009年至今一晃眼又是十多個年頭,楊凱如在談到爲何會來到廈門湖裡區開設佳贊口腔門診部爲廈門市民提供口腔服務,幾個主要的原因不外乎是廈門與臺灣非常的近且文化語言都相通,更爲重要的是廈門市湖裡區,在對於臺灣青年就業創業政策措施的扶持上也非常的到位,這也是爲何這一羣專業的臺灣醫師們,決定在廈門市湖裡區開設口腔門診部的主要原因。

就這樣我的牙齒在楊凱如醫師專業的診治之後潔白如淨且不再疼痛,同時又聽完她在大陸從臺生到成爲牙醫的故事後,讓我更加欽佩一位高中尚未畢業,就立志到大陸發展學習牙醫專業,最終成爲人人稱羨的臺灣女青年醫師,她的故事告訴我們臺灣年輕人,我們人生志向可以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可以懷着夢想來到大陸,只要肯拚只要腳踏實地努力着,都一定會在大陸完成屬於你自己的人生夢想。(侯聰明/自由撰稿人)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