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臺青阿豪「活態」展示廈門沙坡尾

王伸豪(左)與廈門在地老人家。(作者提供)

說到廈門旅遊,最熱鬧的地方,就莫過於鼓浪嶼、中山路和廈門大學等去處了。但最近我卻愛上了廈門大學附近的沙坡尾,這裡的人氣非常高。畢竟除了遊客,這片區域的客羣,有很大一部分是本地居民以及附近的學生,最值得一提的是沙坡尾竟然有許多從過去到現在的各種旅遊人文元素,不只是現在年輕人打卡的網紅景點,更有你不爲人知的歷史故事。

●比沙坡尾居民還沙坡尾

因爲說到沙坡尾,這個曾經老舊的街區,老的風貌依舊存在,百年騎樓的窗戶外面晾曬着衣服,避風塢海水依舊潮起潮落;沙坡尾也是新的,年輕人進進出出,原來的魚鋪變成了咖啡屋,裁縫店成了創意漢堡店,冷凍車間變成演出場地……。沙坡尾距廈門大學不足兩公里,地名源自這裡曾是一大片沙灘的最末端,而且各處的沙子都會流到這裡來。因爲這裡有一段避風塢,漸漸成爲漁船停泊的船塢,也慢慢形成了一個以漁船修理、魚產品加工爲主的區域。近些年,城市功能調整,避風塢不再停泊船隻,沙坡尾逐漸衰落、老舊。如今,青年文化與海洋文化、閩南文化、老城文化在這一街區交織,年輕人更多地參與到社區發展中來,沙坡尾成爲廈門年輕人的一個社交綜合區域。

而這個號稱廈門港的起源地,清朝時期唯一合法「正港」搭船至臺灣的沙坡尾,在這裡我卻發現一位同樣來自臺北的臺灣青年王伸豪,與他認識的過程,得從沙坡尾活態展示館說起。因爲無意間在沙坡尾發現了這個展示館,讓我認識了沙坡尾歷史文化的故事,但令我最驚豔的卻是沙坡尾活態展示館的運營者,竟然是同樣跟我來自臺北的王伸豪,他竟然比沙坡尾居民還沙坡尾,可能就連在地居民都沒有比王伸豪還認識沙坡尾。除此之外,人稱阿豪的王伸豪還是沙坡尾工作坊負責人、微信公衆號「沙坡那尾魚」運營者和《廈港歷史漫畫》的作者。

2019年,來自臺北的臺青王伸豪跨越海峽,來到廈門工作。他之所以選擇廈門,主要是因爲這裡離臺灣僅僅一水之隔,非常的近,這裡有他熟悉的閩南語和飲食習慣,這也讓性格開朗的他能夠迅速融入。沙波尾的居民朋友們親切地稱呼他爲阿豪,甚至也有人覺得阿豪比較像本地人,甚至還有人說他是漁民的後代。

在談到兩岸青年交流工作的差異上,王伸豪認爲兩岸的年輕人有着相似的生活狀態,應該在合作中增進理解、共同成長。在他看來,在大陸的臺青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都應該和大陸青年多接觸多溝通,積極參與各種交流活動,瞭解和體驗當地文化。因此他也準備策劃一些活動,幫助臺青朋友更深地融入在地生活中,比如說通過組織研學活動,讓臺青深入體驗廈港文化等,讓兩岸青年在交流融合中拓展朋友圈。

●走遍每個大街小巷

王伸豪(右)走遍大街小巷。(作者提供)

來到沙坡尾工作這四年,他用心走遍沙波尾每個大街小巷,跟沙坡尾的在地居民阿公阿嬤店家宮廟都成爲無話不談的好鄰居,他主要從事的工作就是希望更多的遊客鄉親認識沙坡尾。作爲工作坊的負責人,他希望將沙坡尾許多老記憶老故事都記錄下來,在此之前就有一位90多歲的老人家,拿了一本他40年前在海洋實業公司工作時寫的筆記,筆記上有很多這位老者自己手繪的魚,這都是很珍貴的歷史印記,因此王伸豪的團隊也打算藉此舉辦一個展覽,分享給所有在地鄉親及遊客。

在這個具有百年曆史漁港的沙坡尾,有人世代生活於此,有人從這裡啓程奔赴天南地北拚搏。來自臺北的青年王伸豪選擇紮根廈門市思明區沙坡尾,在沙坡尾活態展示館講述着沙坡尾和臺灣的淵源,他和團隊將沙坡尾工作坊和展示館寫進公衆號《沙坡那尾魚》中,向大衆講述沙坡尾的人文故事。沙坡尾工作坊成爲街道社區與居民之間溝通的新橋樑,阿豪更是成爲社區居民心中的「廈港好鄰居」,他經常會和沙坡尾的居民聊天,在地居民會跟阿豪說一些關於廈港的文化歷史,有時候還會將家裡的老物件拿來讓在展示館展出。

如今隨着廈門城市的快速發展,市容已經煥然一新,想要找尋沙坡尾的老物件老故事可能已不容易,然而往昔的點滴回憶,在一磚一瓦間,也都在沙坡尾老居民和阿豪的交談中流傳着。

●植根文化沃土 綻放創新活力

近年來,阿豪先後製作了廈港「近鄰地圖」,並以沙坡尾歷史事實和鄭成功故事爲原型,繪製創意漫畫。沙坡尾工作坊在他不斷探索之下,成立的「沙坡尾活態展示館」,成爲傳播廈港文化的新方式,讓沙坡尾變成一個「活態博物館」。

王伸豪在給小朋友講解。(作者提供)

王伸豪希望通過新穎的文創形式讓更多人瞭解廈港的文化歷史。比如透過公益學堂,激發青少年的興趣,以「老文化新包裝」的方式,讓年輕一代投入到文化的傳承工作中。接下來,阿豪也將和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合作組建一支青年宣講隊,開展文化公益行動,傳播廈港海洋文化,爲加深兩岸文化融合創造無限活力,而在今年他也榮獲廈門市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一星志願者的殊榮,這也是作爲紮根廈門沙坡尾四年來最好的肯定。

他是臺灣青年阿豪,紮根廈門沙坡尾從事社區創生工作。期盼未來也有更多一批批像阿豪這樣的有志臺灣青年,勇於做兩岸融合的「溝通者」和兩岸正能量的「傳播者」。(侯聰明/自由撰稿人)

王伸豪(右)。(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