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從北大臺生到大學老師 學術路上不忘兩岸交流
記得幾年前,一場由北京大學澳門文化交流協會主辦的「兩岸四地青年論壇」裡,和一位同樣來自臺灣的北京大學學生簡單哈拉交流後,再各自發表完論文後就沒有特別聯繫。後來再一次在一場兩岸青年交流活動上碰面,深度交流後發現我們有許多共同的朋友,就這樣子成爲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我倆就在兩岸間多次合體參與並舉辦了多場兩岸青年交流活動,北京、廈門、天津、溫州、福州、臺北等地都有我們的足跡,這位好朋友就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現在任教於溫州大學的臺籍教師許晉銘。
晉銘自臺灣到大陸求學以來,在學術的道路上始終離不開中國大陸研究和兩岸關係研究這個領域。當初來到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就讀博士,就是爲了將治學的方向聚焦在兩岸分隔的現況。因爲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只有將在學校所學與大陸的實際放在一起,才能更全面的認識大陸這片熱土。因此過去這些年來晉銘也積極參與各式各樣的學術研討會,發表了衆多有關兩岸關係研究的論文。
或許是從小習武的原因,要是跟晉銘不熟朋友第一印象都會覺得他「靦腆少言」,但是熟識他的朋友都知道,因爲他的「少言」是源於厚重與內斂,要是想開啓他的「多言」模式,那就是要請他開啓「大俠模式」,他會樂於分享各種中國功夫的典故與緣由,並且現場會來上一段中國武術。也是因爲這份古代「大俠」俠義之情,這些年在北京大學,課堂上他是一位盡責的助教,幫助學弟妹解答各種學術上專業的知識,課堂外則是臺灣學弟妹們的好大哥,凡是在北京求學的臺灣人遇到各種事情,他總是古道熱腸的幫助大家解決各種疑難雜症,就如同古代大俠般幫助大家,所以說認識晉銘的人不管是長輩朋友還是學弟妹,一提到晉銘都是大大比個「贊」。
因爲晉銘的這份仗義之情,使我們無話不談,成爲在兩岸青年交流上的好夥伴,記得兩年多以前有一場活動上,一同在臺北合體舉辦分享會,分享如何赴大陸求學、就業和創業,從前期的規劃到活動當天,看到現場盛況空前超過一百多名的參與者,此時的我們也才知道,其實家鄉還是很多人想去大陸求學發展一探究竟,並不像部分媒體報導所說的那樣,因爲只有做了才知道大家的需求,最重要的是堅持對的事情就一定要做下去。
特別是在去年大陸疫情最爲嚴峻的時刻,晉銘再次透過自身的力量號召衆多在大陸發展的臺灣青年,共同自發性的組織募捐購買口罩和醫療物資,並透過微信私信和羣組互相傳遞,最終聯繫到超過200名臺灣青年捐款,募集採購12500個口罩、100套防護服、1000副醫療手套。但是募資好後如何購買醫療物資,並且送至最前線的醫院人員手上的過程也很崎嶇,因爲共計三批醫療物資分別是從大陸、羅馬尼亞和越南所購得,當中羅馬尼亞這批是與江蘇的臺灣青年一同購買,全程由一位臺灣青年護送,歷經轉機帶回上海再從上海分批寄出,最終這三批醫療物資都成功送至武漢中南醫院和溫州甌江口醫院。
就如同在這次疫情募資過程中晉銘跟我特別提到:「我們在大陸求學得到許多大陸同胞的幫助,在校時有老師的指導與同窗的學習,已然建立起革命情感,此刻我們更能感受兩岸應當同心協力,發揮人溺己溺的精神,支持在一線對抗疫情的醫護人員,一同爲大陸祈福加油。」
如今的晉銘也已經從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畢業,正式成爲一名溫州大學青年教師,這一路走來作爲他的好哥們,見證了他一路的成長,真的替他感到驕傲和高興,希望他這股「大俠模式」能夠繼續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