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大S與汪小菲事件隨想:在大陸的臺灣人,如何自證政治立場?

汪小菲和大S離婚後的家務事,引來國臺辦迴應。(圖/中時資料照片)

在大S與汪小菲再次開撕的那天,我在朋友圈有感而發:兩岸婚姻的風險啊,就是鬧翻了,隨時說你是獨,或細扒你過往言行定罪「看不起內地人」。

一些網民會依據孩子不在北京受教育、大S執意回臺灣等等等,加上「臺灣去中化教育」、「多數臺灣人都是獨」等「常識」,印證自己的想像。

別誤會,我不是想站哪方的水軍,只是有些感慨,畢竟我在工作生涯中,也曾因爲跟某同事觀點不同與個性不合,直接被扣「獨」帽子;也曾在跟人約會時因爲相互瞧不上,直接被人丟一句「誰不知道臺灣人瞧不起大陸」。

很不好意思地承認,「舉報別人臺毒」之亂像在一些時候甚至是臺灣人「自己人」,這也是本人真切目睹過的。雙方因爲有個矛盾衝突,某一方立刻在社交平臺舉報他是獨。被舉報的那一方最後倒也沒事,只是得面對網民吃瓜式的公審,以及同事領導「你沒事吧?是不是誰誤會你了」的關懷。

我並不覺得民衆都有義務要了解兩岸關係,但對於部分人把這個當作武器攻擊他人實在難受,當「臺灣人都在大陸一邊賺錢一邊搞獨」的刻板印象越來越深入人心,「在大陸的臺灣人」整體上會更艱難,越來越多臺灣人會笑,「看吧,去大陸遲早『被臺毒』」。

哎,很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隨手摧毀了什麼、別人又得花多少力氣修補。

看到這裡,是否已經有臺灣小朋友在擦眼淚,怒吼着「對啊有這個風險」、「我之前也被人問政治立場煩死了」,別急啊,看下去。

首先,去除少數個案,大陸人在現實中碰到臺灣人,是真的很在乎對方的統獨立場嗎?其實不然。

我感覺大家更在意的,是「你有沒有想了解這裡」、「有沒有想交這裡的朋友」,更看重的是臺灣朋友表達的感性情感,而不是什麼理性的大政治。

作爲一位2016年出版了人生第一本暢銷書《臺北女孩看大陸》(撥瀏海)的臺灣作者,那時本人就開始參加簽書會及校園分享活動。一次在天津的校園分享會中,一位可愛的男孩子舉手,第一個問題就是「這位作者,請問你支不支持兩岸統一?」

一旁原先在思考「這個場子能賣掉幾本書」的編輯一下子瞪大眼睛。

我沉思一下,「如果統一了,臺灣還可以選舉吧?」

同學答曰,是。

「那你們選我嗎?選我的話就行唄。」

同學們笑了,接下來沒有人再問統獨問題。

其實這些年在參加分享活動之前,我都會有被問統獨問題的預期,我的內心一直有兩個預案—— 一個是不正經的「開玩笑版」,一個是「嚴肅版」。若有人真的當衆問政治議題、並且執意追問到底,那就要好好討論了:首先,「臺毒」這兩個字的具體定義是什麼,在臺灣內部都衆說紛紜,在大陸又有另一套說法……

我的大陸朋友打斷我,放心,不用想這麼多,公開場合講這些你會被架走。

事實印證,是我自己內心戲太多。

這些年參加各種分享活動,大陸朋友對於統獨問題的態度更像是「隨口一問」,因爲大家對臺灣的瞭解有限,碰上個臺灣人好奇想聊兩句,自然話題就只能是央視新聞中的藍綠、統獨、蔡英文。

只要說「我很喜歡北京喔,大陸朋友都對我很好(笑臉)」,我就能輕鬆擄獲分享會上的小哥哥、與衚衕遛狗的老大爺。這類似於在臺灣的陸生碰到政治議題時,常常用「臺灣東西很好吃,我喜歡臺灣喔///v///」這一招來化解。

去年年底,北京一所大學的老師邀請我去分享臺灣人在大陸發展的心得,行前我也是忐忑萬分,老師也喃喃「哎,學生大多沒接觸過臺灣人,可能真會問些什麼敏感的」。結果,當天課堂上近百位學生,別說問統獨了,連問問題的都極少。

哎,可能老師有提前跟學生「打招呼」吧。於是,我只能在結束後私下抓幾個學生,詢問他們是否有問題、對臺灣有沒有什麼想法。

有位學生怯怯地跟我說,老師,我想問個敏感問題。我湊過去,他問,臺灣是不是要大選了,誰會贏啊?

還有一位帥氣的妹子,欲言又止,我湊過去,她問我,「老師,你看過《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嗎?」

立刻用小紅書查了查,噢,臺灣女同電視劇。

怎麼搞的,大家都不問敏感的政治議題了嗎?這跟2016年時不一樣啊!我的大陸朋友白了我一眼,現在誰會在校園裡講這些啊?

「而且,現在大家都知道很多臺灣人都挺『獨』的,不用問了。」朋友補刀。

其次,臺灣人在大陸會面對「雙刃劍」的情況。

更容易被看見、被喜歡,也更容易被厭惡,這是客觀事實、也是人之常情,要不斷學着放平心態。

這些年,很多臺灣人在社交媒體上因爲「臺灣人」之標籤被看見。加上平時媒體對「惠臺政策」的報導,臺灣人在大陸往往被視爲受益方。

很多臺灣人一開始來大陸時,會在各種場合收穫「原來臺灣人這麼受歡迎」的驚喜,但隨着生活經驗的增加,纔會發現「臺灣人」這個身分更是雙刃劍,你會因爲臺灣人的身分受到喜歡,也可能因爲這個身分,使原先喜歡你的人火速厭棄你。

以兩岸婚戀來說,一開始說「我很喜歡臺灣人」,而後因爲分手、被罵「知道你們臺灣人看不起大陸人,在優越什麼」的案例,我聽過的不只一兩例——去除這些個例之外,兩岸大環境變化,也會有一些企業以「怕出政治風險」爲由拒絕臺灣人。

若被罵「獨」或「你瞧不上內地」,這兩者對於臺灣人而言都很難自證。

有大陸朋友會說,「臺灣人都是過來拿機遇的,又不是義務要給每個臺灣人工作」,確實如此啊。但碰到這「雙刃劍」的,可不是隻有過來拿機遇的,更有單純過來幫助他人的臺灣人。

這些年,我碰過那麼幾位臺灣人,原先在臺灣有優渥的生活,卻選擇來大陸投身公益,他們也一樣會碰到「雙刃劍」——平時「你好我好,都是同胞」,特定時候會被刁難「臺灣人是境外,不能如何如何」。

喂喂,大陸朋友別關掉文章啊!這篇可不是單純的抱怨文!

這篇寫了一些大實話,是因爲在大陸媒體,關於臺灣人在大陸的都是滿屏正能量,要嘛是受惠,要嘛是一路順遂。但,在社交平臺上寫出真實的情況,比美化更重要,因爲這是大家來生活後實際會碰到的情景。

但是,很多臺灣人,不是也沒有離開嗎?

在大陸的臺灣人,隨着時間推移,一定會碰上一些這樣的大陸朋友:一開始說你口音很好聽、以爲臺灣人如偶像劇般溫柔,進一步認識後才發現「原來臺灣人這麼兇」、大呼被騙。

可以聽你講講政治,可以發現認知不同,也始終願意對你釋放善意。

最近採訪了一位在偏鄉做慈善多年的臺灣姊姊,她說,在一些時候真是氣得不行,竟然因爲她是臺灣人,某些人就想抹煞她的努力!

「但是這些年,我有很多懂我的大陸朋友,也完成了自己的理想。」

我曾經短暫地向各路網民「自證」自己的政治立場,但現在已經不了。不必了,大可不必。

因爲這些年,我堅持着寫自娛自樂的小文章,也有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及懂我的大陸朋友。(郭雪筠/臺北女孩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