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我爲什麼想去華爲而不是臺積電

華爲總部位在深圳。(示意圖/Shutterstock提供)

「生活了這麼多年,這裡完全是我的第二個故鄉。」談到自己在廣東的生活,臺灣新北市的陳彥廷如是說。

陳彥廷的父親年輕時從新北白手起家,做製冷生意。二十年前,爲了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將工廠開到了廣東東莞。那時,年幼的陳彥廷便跟隨父母一起,闊別家鄉去了廣東。如今,二十年的時光過去,「感覺自己已經算是個徹頭徹尾的廣東人了。」陳彥廷笑稱。

從小學到高中都在東莞當地學校上學,陳彥廷最大的體驗就是快捷和方便。「衣食住行上都是如此。外賣的選擇很多,想吃的都可以點到,配送費非常便宜。在網上購物,物流很便捷,包裹經常下單第二天就送上門了。」陳彥廷說,「我給手機充值話費,都是用App線上操作,基本一秒到賬,要是兩分鐘沒到,都要懷疑充錯號了。在臺灣,充值話費需要去營業廳辦理,有時要等半個小時左右。」

東莞,在陳彥廷看來,是個「舒服」的城市,人們在享受城市便利生活的同時又沒有太多約束,大家經常穿着拖鞋、短褲就出門了,氛圍很輕鬆。

到了每年的春節、中秋節等節日,陳彥廷會同父母一起回到臺灣,與親朋好友團聚。今年八月,他剛在臺灣爲父親慶祝了父親節。

在新北的街道走走逛逛,陳彥廷感受到的是一種更加傳統的城市氛圍。城市很多建築的風格和樣貌都保留了舊時的模樣,「從小時候到現在,周圍的環境幾乎沒有怎麼發生變化。」街邊經常能看到幾十年味道不變、一代傳一代的小店,一些傳統的節日習俗,如清明節整理族譜、上山祭拜祖先,過生日吃長壽麪等也被較好地傳承下來。「長壽麪必須要加一根蔥兩個雞蛋,媽媽會讓我把蛋的兩頭各咬一口。」陳彥廷回憶道。

陳彥廷說,近幾年回臺灣,能明顯感受到大陸的文化、習慣對臺灣的影響。小時候,街道上大多是傳統的臺灣美食。而這兩年,諸如粵菜館、川菜館等大陸特色口味不斷涌入,也在街頭佔據了一席之地,成爲人們追捧的「打卡」場所。一些餐館裡,經常還播放着在抖音上爆火的「神曲」,去買個三明治的路上,都能看到街邊的大叔在車裡刷抖音。「感覺挺神奇的,沒想到抖音的受衆羣體會這麼大。」

今年,陳彥廷從英國伯明翰大學電子電器工程專業畢業。九月,他還將前往布里斯托大學攻讀研究生,繼續深造。這個假期他大多數時候待在東莞,放鬆的同時爲自己充電。談到研究生畢業後的進一步就業選擇,陳彥廷毫不猶豫地表示,自己想要留在大陸,留在廣東。

父親的想法和陳彥廷不同。在他看來,兒子若能進入臺積電工作是個理想的選擇,那裡收入高,工作又比較穩定。

陳彥廷有着自己的計劃。他說,自己打算去深圳,爭取進入華爲工作。爲此他還特意上華爲的官網查詢,發現有很多崗位需求自己所學專業的人才。談及原因,陳彥廷表示,一方面,自己已經習慣了在大陸的生活,另一方面,自己每次去深圳,都感覺和上次不一樣:不是這裡新修了路,就是那裡的裝潢又換了樣式。城市發展日新月異,對喜歡接觸新事物的年輕人來說,是個更具挑戰性的選擇。

朋友的鼓勵和支持也是陳彥廷想留在大陸的重要因素。父親創業開廠認識了不少朋友,他們的子女也互相成了夥伴。平時大家一起學習成長,就業時互相提供信息、交流心得,甚至計劃未來一起創業。「這種大家一起共同努力的感覺挺好的。」陳彥廷說,深圳的活力與繁榮,也讓他和夥伴們看到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未來的無限可能。

陳彥廷表示,自己的朋友羣體中,有廣東人,也有臺灣人。很多和自己一樣到過大陸的臺灣人回到臺灣,會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在大陸的生活經歷。與那些從沒有到過大陸的人相比,這部分羣體出於對生活的直接感性經驗,面對多元信息時更能保持判斷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對大陸建立更真實、立體的認知。

「希望兩岸在未來的交流能夠越來越多,更多的臺灣朋友能到大陸走一走,看一看,親身感受一下大陸的生活是什麼樣的。」陳彥廷說。(陳欣怡)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