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首見 核一廢燃料棒移幹貯

核一干貯場拿到新北核發水土證明後,昨起進行用過燃料熱測試。(臺電提供/王玉樹臺北傳真)

卡關11年核一室外幹貯場獲新北巿府認可後,臺電23日宣佈執行用過燃料運貯測試(熱測試),終於要把廢燃料棒移到幹貯場存放。規劃首批先移出兩筒112束,熱測試預估做4個月到6個月(含向核安會申請執照),預計明年5月,可正式把反應爐爐心內的燃料棒拿出來。

核一廠雖早停機,但反應爐內仍有724束廢燃料棒未退出,被嘲諷世界首例「假除役」。目前核一廠發電完的核燃料棒共6874束,放兩地方,主要在燃料池內冷卻,剩下就是在反應爐。

核一干貯場最多可放1400束燃料棒,大概可存放2成廢燃料棒,剩下的仍需再蓋室內幹貯場來放置。臺電表示,幹貯場需經過冷測試及熱測試。2012年就已完成冷測試作業,實際燃料裝填、吊卸、搬移、貯存等熱測試作業,是等到今年10月15日,獲新北市府正式核發水土保持計劃完工證明後,才能開始執行。

首批移出兩筒112束燃料棒,用來進行相關數據蒐集與安全分析。後續向核安會申請幹貯設施運轉執照,纔算正式開始幹貯場存放作業,到時會先把反應爐心724束拿出,之後再移動燃料池內的。

至於安全問題,臺電說幹貯場是將用過核子燃料置入密封鋼筒內,填充惰性氣體後加以密封,再將密封鋼筒置入混凝土護箱,可隔絕輻射與外部接觸。並藉空氣自然對流作用,讓熱量移除,完全不需要使用到水來冷卻。

中央大學講座教授樑啓源表示,無論核電廠要除役還是延役,核廢料有地方放絕對是好事,最少未來30至40年不用擔心核廢料的問題,那政府所說核電廠不能延役的問題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