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廢料沒地方放? 原能會網站:幹貯空間僅佔核電廠區千分之一

核一廠空拍圖,核一廠建造在谷地之間,廠區爲狹長形,中間的方塊建築是反應爐與渦輪機,後方是變電站。(圖/臺灣電力公司)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再次主打能源議題,提出「支持核一、核二、核三延役,核四在安全無虞下重啓」。完全不出意外的,民進黨政治人物還是又問「核廢料怎麼辦?」其實答案就在原能會網站,核廢料的生成速度很緩慢,所以佔用空間也很有限,以核一廠已完成的露天干貯場爲例,所佔空間僅是核一廠全部土地的千分之一。

原能會網站的資料,三座核電廠的用過燃料情況。(圖/原子能委員會網站)

原能會網站說明的核一、核二幹貯場容量。(圖/原子能委員會網站)

根據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網站,「焦點專區 > 乾式貯存管制 > 管制動態 > 核能電廠用過核子燃料貯存表」的資料,核一廠的用過燃料冷卻池容量,是6166束(3083+3083),而如今已貯存6150束(3074+3076),因此冷卻池僅剩15束的空間;而核一廠1部機組每次更換燃料,需要110束的空間(2部機組就需要220束),當然就無法再存於冷卻池。

用過燃料與幹貯箱,像個俄羅斯娃娃一樣,一層套一層,以不鏽鋼與混凝土來阻擋輻射。室外幹貯還有一個水泥厚度35公分,上下有開通氣口的外加屏蔽,而室內的沒有。(圖/臺電)

核一廠的室外幹貯場,已經完成,但沒有新北市的同意公文而無法使用。(圖/臺灣電力公司)

核一廠衛星空照圖,總面積248公頃,包括谷地的主要核電廠區,山丘的部分也算。幹貯場在右下角。(圖/GoogleEarth)

核一廠在10幾年前就已規畫露天干貯場,並且已經完成;同樣根據原能會網站,採用水泥護箱式設計,每組護箱可收容56束核燃料,規畫30組護箱,總共可收容1680束過用燃料,這相當於增加收容20年用過核燃料。

那麼23年的用過核燃料需要多大的空間? 臺電核能後端營運網站表示,核一廠室外幹貯設施爲0.45公頃,而核一廠總面積爲248.5公頃,大約只佔核一廠總面積的千分之一。

然而,露天干貯場受到各種質疑與批評,擔心它們可能受損或鏽蝕,於是臺電在105年又設計室內幹貯計劃,規劃的貯存容量比露天場還大,可存放7,400束用過核燃料,這已是目前核一廠用過核燃料(3074束)的2倍有餘,這相當於核一廠再延役40年的所需空間。 當然,室內幹貯場的的所需空間也會更大,需要0.96公頃(120公尺x80公尺),相當於核一廠總面積的千分之三。

臺電在105年提出的室內幹貯設施外觀示意圖。(圖/臺灣電力公司)

核一廠室內乾式貯存設施透視示意圖,同樣是圓柱型護箱,也同樣有鋼式傳送護箱。與室外幹貯相比,差別在於室內的沒有再外罩混凝土護罩,而是需要空調設備,以維持散熱。(圖/臺電)

換言之,若只問「核一廠延役,那麼核廢料放哪裡」,那麼延役20年,只需要挪用核一廠總面積的千分之一,如果要延役40年(總運轉時間就達到80年),只需要挪用核一廠總面積的千分之三即可。

核二廠也有類似的規劃,根據網站資料,核二廠的冷卻池總容量是9676束(4838+4838),如今已收容9620束(4808+4812)。空間僅剩56束;而核二廠單部機組每18個月的最大更換燃料量是180束(2部機組就是360束),同樣空間不夠。

臺電規劃的核二廠室外幹貯場,每組護箱可收容87束核燃料,規畫27組護箱,總共可收容2349束過用燃料,這相當於增加收容20年用過核燃料。

據臺電的原始規劃,核二廠的室外乾式貯存設施,佔地面積0.84公頃,核二廠的總面積爲220公頃,因此核二廠室外幹貯空間僅是電廠總面積的千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