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懼核廢料 荷蘭低放貯存場成藝術品展示區

荷蘭博爾瑟勒市(Borssele)的低放核廢料存放場,被改造成藝廊,一邊是核廢料,一邊是名畫。(圖/IAEA)

核廢料存放場生人勿近? 荷蘭博爾瑟勒市(Borssele)的市長格爾賓.戴克斯特豪斯(Gerben Dijksterhuis)就不這麼想,他爲了打消市民對核廢料的疑慮,特別將低放貯存場,變成藝術文化展示區,成功取得公衆的對核能安全的信任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在上個月舉行的一場國際核廢料討論會議上,來自歐洲各國95個城市的市長、議員國家原子能管理代表們,討論了放射性廢物管理,以及與民衆溝通的經驗

荷蘭博爾瑟勒市的戴克斯特豪斯市長說:「核能議題絕對不是學術圈的封閉話題,而是爲人民服務的公衆事務。每個人都知道城市附近有一座核電廠,而且核電廠就會產生廢棄物,這一些都理所當然,有什麼好迴避的呢?」

他決定將市內的核電廠低放貯存場的部分空間向公衆開放,整理出了一條藝術廊道,一側是以水泥安定固化後的低放核廢料,但是另一邊卻是珍貴的藝術文物,民衆在參觀藝術品時,順道瞭解低放核廢料很安全,不會傷害民衆,對核能的疑慮也跟着消減了。

IAEA副總幹事兼核能司司長米哈伊爾.丘達科夫(Mikhail Chudakov)說,雖然核能工業有着安全可靠的放射性廢物管理,以及科學技術基礎,但是光有知識是不夠的,良好的放射性廢物管理計劃,絕對還需要加上「建立與當地民衆的信任感」。

丘達科夫說:「面對氣候異常,在其他低破能源技能還沒有增長的情況下,核電擔負着比以往還大的環境責任,要是核能不被人們信任,我們將無法實現改善氣候的目標。」

英國塞拉菲爾德核後端處理場長年「風評被害」,然而現在卻勇於說自己核後端處理是重要的事業。(圖/Sellafield)

英國西北部康布里亞市(Cumbria)的塞拉菲爾德(Sellafield)原本世界第一座工業規模發電商業核電廠,如今成爲核燃料再製與核廢料處理廠。該廠成爲英國的一個核能工業典範,該市的副市長大衛摩爾(David Moore)說:「我們這裡處理核廢料已經超過五十年的經驗了,這使我們的社區成爲世界上最瞭解核廢料的地方,而且這是一項產業,提供許多高薪的工作,也是核能知識培訓營地。」

不過,塞拉菲爾德的核廢料處理事業確實有許多爭議,在1950年至2000年期間,該廠有21起核能事故,出現過1次5級核安事故、5次4級核安事故、15次的3級核安事故。綠色和平組織稱,由於塞拉菲爾德會排放輻射污水,使得「愛爾蘭海是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海域之一」,許多機構都宣稱這地方的罹癌率很高。

然而,1983年與2003年兩次大規模居民健康調查,都沒有發現明確的健康風險問題,罹癌率也與其他地方差不多。

瑞典東哈爾馬市(Östhammar ) 決定建造深層的核廢料永久處理庫,現在正在等待官方覈准。該市的市長傑克柏.斯潘根堡(Jacob Spangenberg )說:「每個國家都有「自己難唸的經」,沒有辦法對別人的良好經驗給『複製貼上』。但是絕對可以可以從別人的經驗中得到靈感,這就是爲什麼這樣的會議如此重要。」

加拿大安大略電力公司核能發電部經理佛瑞德.庫茲(Fred Kuntz)說:「核廢料一直是全世界都頗受爭議的話題,多數民衆缺乏信任,也就感到恐懼。這形成推動核能的阻力。多數人都會要求『核廢料解決方案』。然而,所謂的『解決』,更多在於『如何建立信任』。更多的對話與說明,建立起公衆對核廢料管理的認知,才能打消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