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新金並保德信「所需資本恐逾55億元」!金管會:計劃書就像支票當然要兌現

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出席壽險公會會員大會。(圖/記者楊絡懸攝)

記者楊絡懸/臺北報導

針對臺新金(2887)併購保德信人壽,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26日表示,臺新金的資金需求不單只是買價的55億元,保險局將依照臺新金提出的營業計劃財務能力,包括未來公司發展營運走向、規模、財務預測程度等,甚至會把接軌「國際會計準則17號公報」(IFRS 17)的條件考慮進去,「假設有意要壯大規模,就要拿出更多資本。」

施瓊華出席壽險公會會員大會,會後接受媒體採訪。針對保德信計劃案審視年限多久算合理,她指出,審視幾年,倒不一定,會依照營業計劃與財務能力的部分考量公司未來發展方向爲何,例如,保德信人壽主攻保障型商品,假若公司對於商品的重視不同,就要制定明確的營業計劃與想法。

「財務預測走到什麼程度,需要的資本不同,發展商品也就不一樣。」施瓊華說,主要還是看臺新金擬定的營業計劃內容,包括接軌IFRS 17也要明確可以見到,一般而言,壽險是長期經營,計劃提出7至10年都有可能;以業務發展評估而言,保守維持現狀較好估計,但若要營業規模更大,就要拿出更多條件與可能,甚至要拿出更多資本。

施瓊華強調,營業計劃書是保險局未來監理公司的內容,包括營業紀錄都會審查,這不單只是要如何繼續經營保德信人壽而已,「營業計劃書就像是支票一樣,當然要兌現」,除非受大環境影響、非人爲因素變化,保險局不是審完營業計劃書就放着,而是每一年根據趨勢,看可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