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活動呈2011年來最低水平 表面幾無黑子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新媒體專電媒稱,就在太陽活動極小期即將到來之際,這個月太陽表面幾乎沒有黑子,太陽活動程度達到2011年以來的低水平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1月29日報道,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太陽動力學天文臺11月14日至18日捕捉到的圖像表明,太陽表面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幾乎看不見的黑子,無視這幾個黑子的話,太陽看上去白得就像檯球桌上的主球

太陽在約11年的時間內遵循一種鐘擺式的活動模式。儘管科學家們說這種情況並不罕見,但有人告誡說,目前的趨勢可能讓地球進入一個“小冰河期”。

據NASA說,太陽黑子數量減少的速度似乎比預計的還快。

但在經歷過2014年年初的上次活動高峰期後,他們說太陽活動極小期要到2021年纔會到來。

研究人員說,他們預計在那之前會看到更多、更大的太陽黑子,但只有時間才能證明一切。

目前,我們處於2008年開始的第24週期中。在這個週期中,太陽黑子數量達到第14週期以來的最低水平。

6月4日,太陽完全沒有黑子,且太陽活動約有4天都保持低水平。

此前,太陽曾在今年2月進入不活躍期,當時NASA的另一個圖像顯示太陽處於“主球模式”。

上一個太陽活動週期,即第23週期,在2000年至2002年達到頂峰,出現了許多強烈的太陽風暴

在太陽活動極大期,每天都能看到巨大的太陽黑子和太陽耀斑,美國佛羅里達州出現極光,輻射風暴摧毀衛星

在太陽活動極小期會出現相反情況。太陽耀斑幾乎不存在,且整週都沒有一個小小的太陽黑子來打破太陽的單調。我們現在就在經歷這種情況。

根據記錄,最長的太陽活動極小期是1645年至1715年的蒙德極小期,持續了令人難以置信的70年。在這段時期內,幾乎看不到太陽黑子,太陽的週期似乎被徹底打破了。

這段平靜期與“小冰河期”重合北半球連續出現了一系列極其寒冷的冬天。

許多研究人員確信,太陽活動不活躍,再加上火山活動增多和洋流模式發生變化,對17世紀極冷天氣的形成發揮了一定作用。

(原標題:太陽活動呈2011年來最低水平 表面幾無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