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青少年自認美感超過80分 美食品嚐是最喜歡的美感生活

金車文教基金會今天公佈「2020青少年美感生活調查」。(林志成攝)

臺灣學生的美感觀念如何?金車文教基金會今天公佈調查指出,64.4%青少年自認自己的美感超過80分以上,尤其年紀愈小自評分數愈高;至於影響參與美感活動原因,59.8%認爲是「沒時間」、35.8%指「費用太高」、30.1%則說是「活動太遠」。

金車文教基金會去年12月1日至20日進行「2020青少年美感生活」調查,完成對臺灣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共計8555份問卷,其中網路問卷6107份、紙本問卷2748份,在信心水準97%下,有正負3%的抽樣誤差。

調查顯示,臺灣青少年普遍認爲自己具有美感,尤其年紀愈小自評分數愈高,國小80.7%、國中65.6%、高中52.1%、大學41.9%,整體來說,64.4%青少年自認自己的美感超過80分。

而隨着網路社羣興起,新世代對於美的定義朝向個人風格爲主體,青少年主要透過個人穿着(50.8%)來展現自我品味。在追求美感生活時,近七成青少年認爲最應該要重視生活體驗(68.1%),接着是培養內在氣質(46.1%)和樹立個人風格(36.1%)。

在衆多五感體驗中,42.3%青少年最喜歡的美感生活方式美食品嚐,39.6%最常接觸的美感體驗也同爲美食品嚐,這表示新世代正逐漸打破美感體驗的高牆,開始能在生活中感受美的事物

金車文教基金會曾清芸總幹事表示,美感是面對生活環境態度和感知能力,要先讓孩子有感才能培養出所謂的美感,基礎知識固然重要,但只仰賴書本學習很難讓孩子與生活產生連結。

臺灣服務學習學會秘書長蔡昕璋則說,許多人認爲看不懂、聽不懂的精緻藝術才能稱爲藝術,想接觸到藝術勢必得花費時間和昂貴金錢,因此造成除非學校考試要求,否則就不主動參與的狀況。而事實上,流行、民俗傳統也都是藝術,美感其實在生活中就可以體驗。

臺師大體育系學生餘如茜說,平時主要透過參與藝術活動吸收美感資訊,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就會仰賴網路去補足相關知識。臺師大公民教育領導學系學生黃書修表示,臺灣的城市建築雖然不如國外講求均衡一致,但缺陷不代表不美,正是這樣有點瑕疵市容,才更凸顯出臺灣城市的溫度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