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電動機車成長率 六都之冠

Gogoro Network與臺中政府合作,在市政大樓附屬平面停車場舉辦第300站GoStation啓用活動。(中市府提供/林欣儀臺中傳真)

臺中市長盧秀燕競選期間,打出「陽光空氣、水」三大政見,爲讓市民能擁有乾淨的空氣,她上任後積極推展使用電動車,並期許透過電動車普及化方式,降低移動污染運輸產生的碳排放,目前臺中市府藉由「先公後私」、「公私協力」及「全市總動員」三大面向建置友善電動車環境

先公後私 帶動民間

市府指出,在「先公後私」方面,相關單位積極建立充電設施基本盤,除透過公部門系統盤點局處轄管的停車空間優先設置電動車電站點,建立臺中市充電站的基本盤,除可爲鄰近居民或洽公民衆提供基礎充電設施,也希望藉由公部門率先示範的方式帶動民間單位。

公私協力 提升效率

在「公私協力」部分,則是加強提升充、換電站設置的效率,市府強調,除了公部門率先設置,引進私部門資金也是可以加速擴點的有效方法,市府盤點公部門適當場域、並且將場域標租給換電站業者,由私部門進行維護,除可達到有效維護充電設施的效益,也能爲公部門帶來租金收益

「全市總動員」則可降低民間設置成本,市府指出,除了公部門、充換電業者的努力,要建構完善環境,一般企業與民衆的力量更不可忽視。在「目的地充電站」的主流趨勢下,民衆長時間停留的地方就是最適合設置充電站的空間,爲此,環保局透過補助方式鼓勵私部門申請設置,其中,機車充電站每站補助1萬元、汽車充電站每站補助5萬元,可讓站點迅速成長。

全市總動員 降成本

透過三大措施持續推動,臺中市電動汽車充電站去年底已達到575站、數量全國第一;機車充電站有702站、換電站314站,皆爲全國第二。且從2018年到2021年3月,臺中市電動機車數量從原本的2萬3060輛增加至6萬1851輛,達到倍增目標,目前持續朝3倍邁進。

以此換算,全市每年減碳量約1萬8741公噸,相當8座臺中都會公園、或栽種104萬棵樹木固碳量。再以去年來說,臺中市電動機車新增數量就達到1萬6734輛,位居全國第二,成長率高達38.3%、是六都第一,市府強調,由此可見民衆對充換電環境的信心,也讓臺中成爲電動車不斷電的友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