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羣暴斃 專家認爲少雨導致

臺中地區魚羣死亡事件頻傳專家呼籲把握時機查查污染源,市府環保局則將設置水質感測器。(翻攝照片林欣儀臺中傳真)

魚羣暴斃事件頻傳,不只是東大溪,包括筏子溪上游的大雅排水、大里溪河川都陸續傳出魚羣死亡,專家認爲,主因近來少雨,污染物質無法獲得稀釋所引發;臺中市環保局強調除加強稽查,同時致力於水質改善。

上月20日,筏子溪支流大雅十三寮排水彙集處被發現大量魚羣死亡,追究原因灌溉閘門操作不慎引發的缺氧問題;再追溯至今年3月,大里溪大里橋下河段也因斷水出現大量魚屍,2者造成原因雖略有異,但引發魚羣暴斃主因都是溶氧量低。

東海大學環工系講師林笈克指出,近年來因雨水少、農業搶水,區域排水系統幾乎乾涸,若上游灌溉剩餘水源有些微農藥殘留、或上游工廠排放少許污染廢水雨量多的時候一經稀釋就沒問題,但雨水少時即可能導致魚羣立即性死亡。

林笈克強調,不論是筏子溪支流或東大溪的魚羣暴斃都發生在農地旁,相關單位應把握沒下雨的時機確實追查污染源。

而針對河川污染源改善,臺中市環保局表示,除推動社區污水處理設施健診、讓污水淨化後再排出,也已向中央提報水質感計劃,篩選易因溶氧量低導致魚羣死亡地點設置水質感測器,遇有異常即發出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