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西瓜綿仔與瓜子瓜 小學生驚呼大開眼界

南大附小彩虹斑馬工隊前往八掌溪瓜田撿拾西瓜綿仔。(彩虹斑馬志工隊提供/洪榮志臺南傳真)

南大附小彩虹斑馬志工隊前往麻豆瓜子行了解瓜子的歷史製作方式。(彩虹斑馬志工隊提供/洪榮志臺南傳真)

南大附小彩虹斑馬志工隊撿拾西瓜綿仔後,帶回學校製作西瓜綿。(彩虹斑馬志工隊提供/洪榮志臺南傳真)

西瓜綿仔是南部製作地方特產西瓜綿的食材,瓜子瓜則是昔日曾文溪畔取得瓜子原料的來源,南大附小彩虹斑馬志工隊執行教育戶外教育,推出「西瓜綿仔與瓜子瓜」探究課程,讓師生們一窺「另類」西瓜,小朋友直呼「大開眼界」。

志工隊指導老師張景傑表示,農家捨不得將疏果後的西瓜綿仔丟棄,便醃漬成西瓜綿。經由學甲頂洲國校長賴榮俊引薦,瓜農郭鳴修帶領師生前往八掌溪畔瓜田撿拾西瓜綿仔後,帶回學校製作西瓜綿。郭鳴修說,西瓜綿有自然發酵的酸與香,去油解膩,是南部獨具特色的料理。

隨後,師生們再轉往麻豆鬧區的瓜子行,由瓜子達人劉賢傑學生介紹瓜子的歷史與製作方式。昔日曾文溪畔種植瓜子瓜,取子製成瓜子,因此麻豆也有「瓜子故鄉」美名;只可惜,如今的原料多從大陸進口,瓜子瓜在臺灣已成絕響。學生餘晨瑄恍然大悟地說,「原來瓜子就是西瓜的子,但來源不是大西瓜啊!」

一行人帶着一大袋西瓜綿仔回到學校,親師生按照頂洲國小分享的製作秘笈醃漬西瓜綿。學生餘宥勳指出,西瓜皮要削得乾乾淨淨,切塊之後還要均勻抹上鹽,再放入桶內重壓7天,期待西瓜綿完成的那天,一定要請媽媽煮西瓜綿蝨目魚湯讓全家品嚐。

張景傑爲讓學生提早享受到西瓜綿的好滋味,還特地準備西瓜綿蝨目魚丸湯;魚丸的鮮,搭配西瓜綿的酸,學生們都吃得樂開懷,也感受到先民愛物惜食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