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梅:不只做朱軍背後的女人

夫妻一方的成功有時不是勝利,而是對婚姻的挑戰。“央視一哥”朱軍妻子譚梅,不願成爲光環下的花瓶,創辦藝術培訓學校“八八空間舞蹈藝術社”,以出色的商界成績,平衡了自己的婚姻和人生

採訪譚梅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絕不是因爲她是“央視一哥”朱軍的妻子。

採訪前,八八空間舞蹈藝術社的總經理劉巧麗告訴我:“譚老師是一個做事情很嚴格的人”,就連她和身邊的其他員工也因此變得“做事追求完美”。

當譚梅出現在記者面前時,更讓我們對她的認識模糊起來:她個子嬌小,五官精緻,外表非常柔弱,怎麼也看不出殺傷力來。但隨着接觸的深入,記者才發現譚梅的確是一個追求完美直到“偏執”的人。

拍攝時,爲呈現出最好的風采,她精心準備了好幾套服飾;當我們已說服朱軍做一些具有童趣意味的舉動時,她覺得可能影響形象,立刻叫停;對文字的要求,更是字斟句酌。

這樣一個女人,在事業、婚姻、人生方面更追求完美,注重責任,爲了做到更好,不僅對自己認真、苛刻,就連對周圍的人也有較高要求。因爲她注重控制與平衡性,再親密無間,也會有自我與平等的訴求;在職場和工作上,會更注重流程和標準的控制。如果控制力不夠,周遭會將壓力反彈回來,也就是說,她自身必須是一個更強大的人。

爲了這份強大,譚梅付出良多,收益也良多,無論是生意,還是家庭

找回曾失落的生活重心

2006年的夏天,在有着千人座席海淀劇院,朱軍看到了一場永生難忘的演出。普通的《醜小鴨》題材被演繹出全新的童趣。帷幕一打開,所有人都不禁發出“哇”的一聲讚歎——精緻絢爛的舞臺佈景讓人恍如置身花園,演出結束時,全場觀衆都流下了眼淚,而這場演出的總導演監製就是他的妻子譚梅。

朱軍如此震驚,以致帷幕剛落下,他就趕到後臺、抓住妻子連聲追問:“劇本是你自己弄的?”看到譚梅點頭後,他忍不住道:“你太厲害了,老婆!這麼好,應該多演幾場。”那一刻,譚梅心裡樂得開了花,她終於找回了家庭裡愛人之間才明白的微妙平衡。

譚梅的失落始於2002年6月兒子的出生。曾經,朱軍只是蘭州軍區戰鬥歌舞團的普通相聲演員,秀美文靜的譚梅則是舞蹈演員,因爲年齡是舞蹈無法逾越的障礙,她選擇轉行爲影視演員,作品在第三屆CCTV小品比賽獲得過全國一等獎

兒子出生後,爲了照顧朱軍和孩子,她迴歸了家庭,生活失去重心。毛頭2歲後,不用日夜照顧,她的失落感越發嚴重,而朱軍卻越來越忙。朱軍喜歡畫畫,每天會固定拿出三小時私房時間畫畫,陪譚梅的時間更少。無聊時,譚梅只能拿攝像機拍攝兒子的生活瞬間。

“兒子,看這邊”。譚梅每天製作自家的《藝術人生》錄像,努力在孩子和老公身上尋找樂趣。時間長了,水平都快趕上中央臺編導。“但生活不能天天是這樣啊。”譚梅想。

譚梅爲朱軍的成功驕傲,卻不能忍受自己成爲丈夫附庸。“不要老想着丈夫陪在你身邊,那就是幸福。人一定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我給他這個時間和空間,也必須有自己的空間。” 譚梅告訴《商界》記者。

譚梅還是想到了舞蹈。“跳舞時是我最快樂的時候”。她學舞二十多年,產後爲恢復形體,參與小區瑜伽班練習,重新拾回舞蹈,經常教鄰居跳舞,大受好評。她注意到,那時北京的舞蹈培訓市場是個空白,她決定創業,開舞蹈培訓學校,讓更多人享受舞蹈的快樂。

但朱軍強烈反對:“不行,你不適合經商。你太單純了,商場險象環生,你不瞭解社會的陰暗面。”譚梅從小在部隊生活、長大,結婚後又被朱軍保護得很好,人情世故方面確實瞭解不夠。

但這時譚梅已進行了一年的周密考察,早已成竹在胸,“這事能成,我能應付得來。”

朱軍還是不放心,試圖打消她的創業衝動:“家裡不缺這個錢,你想好了。”

“我不全是爲了錢,我是喜歡舞蹈。”

“我不反對你跳舞,但創業是另一回事。咱們以前那麼苦,現在成功了,日子好了,你就好好享受生活,何必再去吃這份苦。創業會有很多想不到的困難。你這個家庭主婦是承受不了的。別到時候有挫折了,就回家跟我哭鼻子,那我可不管你。”

是待在丈夫的羽翼下,做依人小鳥;還是做一株與丈夫比肩的木棉花?倔犟的譚梅選擇了後者,最後她下了軍令狀:“我不是那種花瓶,我不會覺得苦,更不會在你面前叫苦。”

見妻子態度堅決,朱軍沒有再反對。就這樣,譚梅走上了創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