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調飲食、生活型態 避免或延緩合併症
▲成大醫院健康教育中心糖尿病諮詢團隊,提供糖尿病患者正確的衛教資訊,控制好血糖,預防併發症的發生。(圖/成醫提供)
成大醫院健康教育中心提供的疾病衛教與諮詢服務中,糖尿病患是服務的最大宗,糖尿病雖無法治癒,但在醫師的處方治療之外,糖尿病衛教師再針對病人做衛教,輔導調整其飲食及生活型態,可以幫助穩定控制血糖,避免或延緩合併症的發生。
成大醫院蔡明燕衛教師指,近年來,糖尿病已高居國人十大死因前5名,估計臺灣糖尿病患人口已達百萬之多。成大醫院健康教育中心糖尿病衛教師蔡明燕護理師指出,一旦罹患糖尿病,終其一生都不可疏忽血糖的控制,以避免此一無法治癒、但能控制的慢性病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並威脅生命。
糖尿病是全身血管系統的殺手,會帶來小血管病變,如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等慢性合併症,以及又稱動脈硬化症的大血管病變;且一旦病情控制不佳,易引起心臟病、中風,還可能造成失明、洗腎和截肢。
蔡明燕衛教師指出,良好的糖尿病控制有2個重點:一是飲食及生活型態的調整,一是藥物的治療。她說,運動可以幫助血糖下降,如能減少腹部脂肪的堆積,還會降低胰島素阻抗性,對血糖的控制是正向而積極的幫助。而以她的經驗,老年病人因爲生活規律,且一開始做就持續做,在運動上通常會比「沒時間」的年輕人做得好。其實,年輕人如較無時間運動,可以採分期方式,吃飽飯10分鐘走路,一天3次,也可以達到一天30分鐘的運動目標。
飲食的部分可以尋求營養衛教師的諮詢協助。蔡明燕衛教師也提醒,平常要測量飯前的血糖,並配合飯後2小時血糖值的比較,回頭檢視,可以發現食物及生活行爲習慣與血糖變化間的關係,找出問題點做調整改善。
經過飲食、運動生活型態的調整後,糖化血色素仍無法達到小於7%時,問題可能不是努力不夠,而是病人因爲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是阻抗性增高,無法幫助葡萄糖(血糖)進入細胞作爲能量來源使用,就必須配合藥物幫忙身體獲得足夠的胰島素及提升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以維持血糖的平穩,保護心臟血管,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蔡明燕衛教師指出,隨着人口老化和生活型態及飲食方式改變,國人糖尿病9成以上屬於非胰島素依賴型,又稱第二型糖尿病,由於多於40歲、且最常於55歲以後病發,又稱爲成年型糖尿病。而第一型糖尿病通常出現在孩童或年輕人,病人的胰臟無法分泌胰島素,必須每天補充胰島素,一輩子需要打針。
蔡明燕衛教師說,糖尿病雖無法治癒、但能控制,蔡明燕衛教師就以其提供衛教及諮詢服務的經驗指出,配合醫師診療及藥物治療,做好飲食及生活形態的調整,配合接受衛教及一同檢視血糖值變化的原因,血糖其實可以控制得很好,預防併發症的發生,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日常生活可以過得跟一般人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