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發「周邊神經痛」恐截肢 3項指標助判斷

糖尿病若引發周邊神經痛,疼痛指數如腳踩仙人掌。(圖/羣萃公關提供,下同)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糖尿病患者常遇到四肢末端局部組織潰瘍、壞死,必須面臨截肢情況,絕大部分都是因爲「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所造成的,但卻很少人關注糖尿病神經病變所引發的周邊神經痛(DPNP)。神經醫學會秘書長李俊醫師表示,DPNP不僅導致糖尿病患者出現睡眠障礙、憂鬱等問題,更有可能受傷了卻沒知覺,最後足部潰爛截肢。

DPNP是糖尿病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主要症狀發生在下肢或腳部,患者會感受到腿部深處持續性陣發性痠痛、刺痛、燒灼或電擊般的疼痛。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醫師表示,嚴重的患者下肢可能會喪失外力造成的疼痛感受以及溫度變化的感知,很容易在不知道的情況下受傷,導致足部潰爛或神經病變性骨關節病變,嚴重恐導致截肢。▲嚴重糖尿病患者下肢可能會喪失外力造成的疼痛感受以及溫度變化的感知。

另外,根據調查臺灣則有超過五成的糖尿病患者有睡眠問題,四成出現焦慮的症狀,目前可使用抗癲癇藥物、抗憂鬱藥物來減緩DPNP症狀。除了服藥病友也需要加強足部保護,避免受傷潰爛而導致截肢,適度的運動與充足睡眠,也可減輕神經疼痛。

糖尿病衛教學會也提出三項指標,協助患者自我檢視是否爲DPNP高危險羣,首先,是否罹病時間很久者;第二,在罹患糖尿病期間,血糖控制狀況未曾達標者;最後,下肢或腳部容易意常疼痛,且超過半年未能改善者,都是DPNP高危險族羣

另外,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於2016世界糖尿病日,啓動診間「藍襪子活動」,主動爲糖尿病友進行DPNP檢測,透過[糖尿病周邊神經痛評量表〕及衛教諮詢,協助病友進一步確診或治療;只要糖友于活動期間完成檢測,即可獲贈藍襪子一雙。活動將已於14日開始,至12月2日止,分別在北部的三軍總醫院、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中部的彰化基督教醫院、鹿港基督教醫院;以及南部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等五間醫院舉辦。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於2016世界糖尿病日,啓動診間「藍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