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AI“遊戲”,“理想們”不能照搬
文丨李安琪
編輯丨李勤
在比亞迪、理想汽車等國內十餘家車企宣佈接入DeepSeek(深度求索)大模型後,馬斯克也準備將其最新一代AI大模型Grok 3接入特斯拉全系車型。
2月18日,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xAI發佈了最新一代AI模型Grok 3。這是xAI發佈的第三代人工智能模型。數日前,馬斯克稱,Grok 3的性能超過目前發佈的所有其他產品,是“地球上最聰明的人工智能”。
“Grok 3通過大量計算能力和合成數據進行訓練,擁有極其強大的推理能力。它給出的答案你可能完全想不到。”馬斯克誇讚道。
在發佈會直播現場,xAI 團隊將Grok 3模型與行業多個模型進行對比。總的來看,Grok 3在數學、科學和編碼三個方面都超過了Gemini 2 Pro、Deepseek V3、ChatGPT 4o三個競對模型。
這是馬斯克與xAI團隊“大算力出奇跡”的成果。據xAI團隊介紹,Grok 3大模型的背後,是20萬塊GPU算力支撐;Grok 3的訓練計算量是上一代大模型Grok 2的10倍。
值得關注的是,Grok 3在力證大模型的Scaling Law法則依然生效的同時,還在模型中整合了推理能力。在回答問題時,用戶能看到Grok 3的“思維鏈(Chain Of Thought)”過程,一步步解讀與推理用戶需求,最終給出清晰答案。類似能力,此前在Open AI的GPT-o1模型、DeepSeek的R1模型上也能見到。
除了與友商在技術上對飆,馬斯克還在探索更多元的商業化收費方式。xAI開啓了會員訂閱計劃,用戶可通過每月30美元或每年300美元的訂閱,獲得額外推理、無限圖像生成等功能。
馬斯克還透露,Grok 3最快於一周後推出語音模式。他還確認了,特斯拉用戶很快能在駕駛過程中使用Grok 3處理複雜任務。
不過,馬斯克還不想太快將Grok 3進行開源,只會開源上一代模型Grok 2。換句話說,大模型的開源與閉源之爭也會持續擴大到智能汽車語音對話領域。
Grok 3上車,但可能對賣車貢獻有限
“所有特斯拉汽車最終都將配備 Grok 作爲智能語音助手,其功能遠比當前的語音命令系統強大。”在今年1月的一場直播中,馬斯克早就劇透過Grok大模型的上車計劃。
雖然現在特斯拉的車上也有語音交互功能,但基本只能響應簡單指令。如果按照Grok 3的表現,大模型上車後,無疑能爲用戶提供更自然的語音對話服務。有特斯拉用戶在論壇上猜測,Grok 3大模型還能根據車輛的實時信息、位置等提供個性化服務。
還有用戶猜測,Grok 3的推理能力和多模態數據處理能力也能與特斯拉FSD(自動駕駛系統)融合。比如Grok 3接入特斯拉車輛傳感器網絡和實時信息流,可以實時解析攝像頭和雷達數據。
對特斯拉的車輛而言,如果有更強的用戶需求理解、語音交互能力,疊加FSD功能,其形態會更接近汽車機器人的角色。
在自動駕駛進度上,特斯拉計劃在2025年6月在德州奧斯汀推出無人監督的全自動駕駛服務,並於年內擴展到多個地區。
不過,特斯拉的關鍵AI進展,可能在國內智能汽車市場算不上新鮮事。國內的智能座艙市場已經是紅海一片,智能語音交互成爲了車企新車的基本操作。
尤其在國內現象級、開源AI產品DeepSeek的出現後,比亞迪、長城、吉利,甚至新勢力理想汽車等十餘個汽車品牌宣佈接入Deepseek功能。
有老牌車企高層表示,DeepSeek作爲通用模型,在語言泛化和生成上有很大幫助,比如在智能座艙領域,DeepSeek可以在用戶的模糊語義識別基礎上,加上聯網新聞檢索,推理出來很好的答案。
隨着特斯拉Grok3大模型上車,也會面臨與DeepSeek的正面商業交鋒。如果Grok3大模型在汽車領域進一步商業化,也可能接入其他車企智能汽車中,創造更大的商業想象空間。
不過,有AI行業人士測試體驗並告訴36氪汽車,如果在中文語料的訓練與推理回答上,DeepSeek可能比Grok 3的表現更好。
Grok 3大模型的上車,特斯拉車輛智能化能力會進一步補足,但這可能對賣車的貢獻有限。
當下,特斯拉依然沒有掙脫銷量疲軟的泥潭。2024年,特斯拉銷量出現了10年來首次下滑,全年共交付178.92萬輛汽車,同比下跌1%;總營收也只同比增長1%,達976.9億美元。
尤其是利潤方面,去年四季度,特斯拉毛利潤率爲16.3%,弱於分析師預期的18.9%,也低於上年同期的17.6%。
財報顯示,特斯拉汽車業務的疲軟主要受庫存清理、舊款Model Y折扣及低價車型銷量佔比提升等因素影響。
比起AI進展,特斯拉新款Model Y與更便宜的Model Q 車型,可能是更重要的銷量提升主力。
與Grok 3大模型發佈同一天,2月18日,特斯拉官方微博顯示,新款Model Y在上海超級工廠正式量產。新車有較大改動,共有兩款配置,起售價分別爲26.35萬元和30.35萬元,相比舊版本漲價1.26~1.36萬元。這將讓國內的20萬元級電動SUV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此前,還有海外博主爆料稱,Model Q 將於2025年6月25日發佈,預計售價低於30000美元。在中國市場,這款車的售價或在15萬元左右,這可能是特斯拉新的銷量刺激點。
車企做AI:不同的土壤、不同的遊戲
儘管車企做AI大模型還難有明顯的收益計量,但從去年開始,國內車企掀起了做AI、機器人、具身智能的熱潮。
但AI的投入需要相當前瞻的技術路線判斷以及資源儲備。而馬斯克做AI的道路,並不容易模仿。
橫亙在國內車企面前的,最大難題就是算力資源。在Grok 3的發佈會上,xAI 團隊也介紹,去年4月,馬斯克決定,xAI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須創建自己的數據中心。於是xAI花了122天時間建成了一個10 萬張顯卡的數據中心,隨後又將數據中心擴大到了20萬卡規模。
據行業人士推算,這遠遠超過OpenAI的GPT-4o、DeepSeek-V3所使用的計算資源。
這背後需要相當龐大的財力支持。數日前,有外媒援引消息人士報道,xAI還正在接洽潛在投資者,計劃籌集約100億美元資金,此輪融資可能使該公司估值達到約750億美元。
而在去年12月,xAI宣佈完成C輪融資,籌集了60億美元,累計融資總額已經達到120億美元。
就當下而言,除了創造盛況的DeepSeek公司,無論是大模型創業公司還是車企,都很難像xAI一樣撬動如此鉅額的融資。
而在xAI的大模型之外,馬斯克還掌控着一系列AI軟硬件創新:自動駕駛FSD、人形機器人Optimus、儲能系統Megapack,以及腦機接口Neuralink、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這些公司與業務描繪的願景儘管宏大,但彼此關係密切、相互支持。
國內也有一批新勢力將願景瞄準了AI,例如在機器人、飛行汽車上探索的小鵬,推出自研的對話大模型的理想汽車,但他們難有馬斯克與特斯拉一樣的成長土壤。
尤其在當下汽車市場競爭激烈,新勢力與老牌車企交鋒暗戰,公司一號位的重心脫離與業務失焦,容易產生更大危機。
據36氪汽車瞭解,去年底,理想汽車CEO李想曾有一段時間抽身汽車業務,專注於AI,但很快又迴歸了汽車業務。儘管理想汽車總裁馬東輝很早就擔任了智能汽車戰略負責人,爲智能汽車領先戰略的規劃和落地負責,但有知情人士向36氪汽車表示,在具體業務上,李想的精力分配沒有太大變化,各種汽車業務關鍵決策,依然參與。
就當下而言,中美車企做AI的路徑差異明顯,國內車企玩家似乎還無法按照更大的AI遊戲架構運轉。賣車的殘酷淘汰賽,還遠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