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終究捨不得視頻號

流量價值,是騰訊所有產品的最關鍵要素。

作者丨黃梔子

出品丨零售公園

“沒有零售基因,沒有To B能力。”這是騰訊一直以來揹負的標籤。

但其實,很早之前,騰訊就對零售領域充滿野心:推出對標淘寶的拍拍網、試水B2C的QQ商城、社區電商小鵝拼拼、品牌小程序入口騰訊薈聚等,屢敗屢戰,絕不認輸。

儘管2018年,騰訊短暫“離開”零售的主場,只想做好服務商工作,甘當零售行業的“工具箱”,但是“論對民生最直接的影響,沒有哪個領域比零售更重要”,無論如何,騰訊也不會放棄零售這片遼闊的市場。

而調整微信支付及視頻號組織架構,擬“加大直播帶貨”投入,更說明了騰訊仍然在不斷加碼零售。

憑藉以流量和支付爲首尾閉環的商業生態,騰訊曾經站在過移動互聯網流量價值鏈最頂端,江湖幾度風雲變幻,日漸消沉的騰訊終於祭出王牌:微信視頻號,試圖以王者姿態再次出發。

一、私域開局,全域閉環

擁有微信這一規模最大、純度最高的私域流量池,註定了騰訊的零售戰略要以私域運營開局。

2018年,騰訊宣佈正式成立“智慧零售戰略合作部”。

部門成立伊始,馬化騰定調:“騰訊不做零售,甚至不做商業,只做底層,把機會讓給所有的合作伙伴。”

過去的五年間,騰訊智慧零售也確實一直承擔着零售企業“水電煤”和“工具箱”的角色。通過小程序、視頻號、企業微信、微信支付等工具,賦能零售商線下拉新,騰訊將客戶沉澱到可隨時觸達、低成本、反覆使用的流量池子裡,認真做私域流量。

電商有個家喻戶曉的增長公式,即銷售=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率。當線上線下的公域流量轉化爲私域,如何提升復購率,就是私域用戶池所解決的問題。

在《全域經營創新指南》一書中,騰訊將PC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遷移定義爲第一次流量遷徙(從線下到線上);將私域浪潮定義爲第二次流量遷徙(從公域到私域)。

公域流量的分配遵循競價邏輯,競爭激烈。隨着其他電商平臺的公域流量紅利不再,增量轉存量,騰訊將私域視作線上零售增長的新引擎。

2019年,騰訊智慧零售面向行業首次提出“私域”的概念,圍繞私域建立零售生態體系;2021年,騰訊智慧零售形成可複製的私域業態策略打法——“四力增長模型”,從產品力、商品力、運營力和組織力四個層面,爲零售企業搭建私域運營的基建。

到了2022年,騰訊已經擁有5個百億級、40個十億級私域GMV的企業。企業微信發佈的數據顯示,2022 年運用企業微信的真實企業與組織總數升至1200萬家,每天至少服務着5億用戶;同年,企業通過企業微信運營私域的成交GMV規模高達上千億。

也就是這個時候,騰訊開始邁向“全域經營”時代,並將其定義爲第三次流量遷徙。

所謂全域,是不再只侷限於私域流量運營,而是形成線上線下,公域私域全部打通的閉環。

在騰訊全域流量實踐上開成功先河的是新茶飲領域。

滬上阿姨CEO單衛鈞曾公開表示,“小程序點單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商家可以藉此完成用戶留存和粉絲沉澱,實現用戶的數據管理以及精細化運營。

近年來,新茶飲品牌都無一例外駐紮微信陣地:視頻號、公衆號、朋友圈廣告是吸引客戶的招牌,小程序是連通交易的門面和橋樑,企業微信則是推動復購的觸角。

尤其是瑞幸醬香拿鐵的火爆出圈,稱得上全域營銷的典範,推出首日醬香拿鐵單品的銷量即突破542萬杯,銷售額突破1億元。

目前,瑞幸私域用戶已經高達1.5億,這意味着動動手指頭就能觸達1.5億的客戶羣。

線上下單、線下取貨,線上領券、線下覈銷,線上支付、線下體驗,目前,線上線下的壁壘在各行各業均有所突破。

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說,單純的平臺公域流量,例如找到頭部主播直播帶貨,能夠使其短期嚐到甜頭,卻難以積累品牌自己的私域流量;而另外一些品牌積累了一定的私域流量,卻沒有一個有力的工具再度盤活,實現復購。

也就是說,騰訊全域零售的這盤棋,還差一個能連結起公域和私域,廣告和交易的關鍵棋子。

二、該打王牌視頻號了

視頻號,是打通公域私域的關鍵棋子。

2023年年底,WXG(微信事業羣)調整微信支付和視頻號兩個團隊的組織架構,加大對視頻號直播帶貨的投入。

具體來說,微信支付團隊將加入視頻號電商的建設,參與各行業類目、達人、客戶的拓展與運營,以及交易產品等基礎功能的搭建,後期將會加大更多資源投入到直播帶貨上。

不可否認,視頻號作爲撬動公域流量的切口有着天然的基因優勢。

首先,視頻號生長在微信裡。

其內容屬性和強社交屬性能夠集合騰訊包括音樂、體育、遊戲、視頻等在內的所有內容生態,從而成爲一個連接人(微信好友、微信羣、朋友圈),連接內容(公衆號、搜一搜、看一看),連接商業(小程序、直播、小商店)的中央樞紐。

而廣告就可以在這些通路上傳遞,擁有暢通無阻的流量通道和變現路徑,將公域流量快速吸引沉澱入私域。

同時,社交推薦的機制還能夠將私域內容反推至公域,吸引更多增量,形成完美的閉環。

其次,視頻號直播帶貨近兩年的成績也確實亮眼。

“2024微信公開課”公佈了2023年視頻號直播帶貨的成績單:GMV(商品交易總額)較上年增長近300%,訂單數量激增超244%,GPM(平均每一千觀衆下單總金額)高達900元以上。

據晚點Latepost此前報道,視頻號電商2023年的GMV已達到一千億左右,頗有崛起之勢。

此外,直到目前,視頻號直播帶貨還是一片藍海,也尚未形成頭部主播。

新榜研究院發佈的《2023微信視頻號年中發展報告》指出,微信視頻號整體創作者格局尚未穩定,賬號流動性大,整體生態環境尚未穩固,當下入局,仍有發展機會。

2022年年末,馬化騰將視頻號稱之爲“全場(全公司)的希望”。但這匹黑馬想要跑出來,也面臨一些挑戰。

相比成熟的抖快兩大短視頻平臺,視頻號的用戶黏性並不高,用戶更樂於將自己喜歡的視頻以點讚的形式傳遞給好友,作爲自己“社交名片”的一部分。

只是直播帶貨能否利用到這層優勢還需要商家在直播內容上下功夫。

財聯社報道,不少商家反映微信目前的重心還是放在視頻號的玩法機制上,但是針對後端商家的服務能力不足,產品鏈接的審覈、直播內容合規的審覈上都尚未成熟,也常常有聯繫客服半天沒有迴應的事情發生,人員跟不上、效率低等是視頻號加碼直播帶貨需要補齊的短板。

三、壁壘與聯結

公域做私域難,私域撬動公域也非易事。

2023年6月,騰訊發佈了“視頻號小店運費險”服務指南,上線運費險功能;7月發佈視頻號電商直播達人冷啓動激勵計劃,如今調整團隊組織架構,可見其all in視頻號的決心。

當下諸多新人入局直播帶貨,大部分是通過投流或者打造爆款的方式起號,遵循傳統的公域流量轉化爲私域的邏輯。

微信一直是個注重產品的團隊,隨着視頻號的生態不斷完善,流量的精準度也將不斷提高,能夠藉助視頻號的優勢精準匹配到更多核心受衆羣體。

如果說在公域平臺投流如同大海撈針,需要很高的成本和足夠的運氣,那麼視頻號則如同分門別類的海鮮市場,只需要去特定的攤位就能買到想要的品種,可以給企業帶來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轉化率。

2023年雙11,騰訊和阿里開展深度“世紀大合作”:微信視頻號、朋友圈、小程序等優質廣告流量通過阿里媽媽UD效果投放,可直跳淘寶、天貓商家的店鋪、商品詳情及淘寶直播間。

淘寶藉助微信生態擴大了流量版圖,爲商家提供更高效的客戶觸達途徑,騰訊也實現了流量變現效率的提升。

平臺之間從互相嚴防死守到間歇性合作,意味着新的行業環境到來:電商平臺並非零和博弈,而是邁入跨域協作新行業環境。

在這樣的全域營銷新時代下,2024年,騰訊的主要任務是以視頻號爲橋樑,對外聯結其他平臺的公域流量,對內形成從廣告到交易的完美閉環,實現平臺和商家的雙贏。

在2024騰訊智慧營銷峰會中,騰訊廣告發布了全新的科學營銷體系——騰訊廣告如翼,這是一個類似按圖索驥式的指引工具,能夠基於騰訊全鏈路營銷生態,幫助品牌商家看清全盤資產沉澱與流轉情況,並提供更加科學的營銷決策與分析。

騰訊也將繼續發力視頻號小店作爲交易的收口,至此,代表公域的視頻號實現和整個私域生態打通。

多年沉澱,騰訊全域營銷的這盤棋局總算布好,而視頻號作爲關鍵的棋子,重在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