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芬蘭OL3遭批「核電終結者」 和碩童子賢:新核電比舊核電好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近日接受專訪時主張核二、核三延役。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和碩聯合科技(4938)董事長童子賢建議政府讓核二、核三延役,核一、核四場址剷平,並引進芬蘭的OL3(奧爾基洛託核電廠三號機)新型核電廠,挺核引發朝野關注與討論,前臺大教授徐光蓉則批評:芬蘭OL3有工程延宕14年才完工,預算超支等缺漏。童子賢9日迴應,臺灣沒有義務爲OL3行銷,提出案例是建議思考「新核電比舊核電更好」。

童子賢近年挺核立場鮮明,上週更在演講中具體建議核二、核三延役,因爲兩座核電廠在全球安全係數比較上有高評價,另外建議核一、核四場址可剷平,將場地興建類似芬蘭OL3新型核電廠,由於單位面積的發電效率比60年前的舊核電廠技術高出1.7倍,四座核電廠總髮電將貢獻臺灣總髮電量30%,加上綠電供應20%,臺灣的零碳發電量將提高到50%,不僅追上國際低碳電力腳步,也能讓發電成本下降30%。

童子賢挺核說一出,立刻吸引朝野多方意見交流,屏東縣恆春鎮長尤史7日強調,在地恆春人也希望核三廠延役,童子賢說出了在地的心聲,鄰近核二廠的新北市金山慈護宮董事長遊忠義日前也表示,地方居民從原本反核轉向擁核。

不過,前臺大教授徐光蓉8日以「童先生別鬧笑話了!芬蘭OL-3是大型核電終結的開始 不是核電復興!」爲主題,發表評論指出,芬蘭2002年拍板新型核電廠興建計劃後,計劃是2005年開始動工,2009年完工商轉,但最後因工程技術困難及品質不良,延宕多時,直到2023年4月才併網,預算更超支達110億歐元,負責興建國營企業更破產重組,讓歐洲不敢再興建大型核電廠計劃,OL3並非好的建議。

對此童子賢9日指出,徐教授的文章說了很多施工進度與施工的缺失。但是各國的工人缺工與否,施工包商不一樣,芬蘭施工延宕,不代表臺灣施工也會延宕,至少臺灣舊有核一、核二、核三的施工並無問題,集中討論OL3工程缺失,是否是重點?

童子賢表示,OL3是跨國合作發生的商業糾紛與承包糾紛,這些並不是核電安全或核電技術本身有危險或是窒礙難行,否則爲何芬蘭政府會在2023年啓用?芬蘭是重環保的北歐國家,成功啓用OL3,芬蘭官方也盛讚OL3帶來的貢獻。

他換個角度反問:若有好的工程施做公司,完工品質很好,是否徐教授就贊同核電廠?童子賢指出,科技不斷進步,18年前iPhone尚未誕生,但現在iPhone能在水中一小時,撈起來仍正常運作,五十年來,電腦、網路、晶片、材料都在進步,2024年的現在爲何不能規劃比核一、核二、核三時代更進步的技術。爲臺灣尋找先進技術,並無不好。

童子賢澄清,他在訪談中提起OL3,是代表一種新思考,思考新核電比舊核電更好。他說,「我們在臺灣,沒有義務替OL3的廠商做促銷廣告。只要是安全、新穎的新技術,何必執着在是不是OL3,或是一再批評他的施工不順」。

童子賢表示,地球暖化,臺灣碳排嚴重,臺灣低碳發電量排名在國際僅落居135名,落後國際很多,臺灣2023年的煤炭、石油及天然氣發電比率高達83%,但徐教授的文章回避不談,童子賢表示遺憾:期望徐教授能否放下主觀,接受核電,這纔是關鍵,大幅述說OL3在芬蘭施工過程多麼不順,意義不高。

在覈電發電廠不斷被縮減下,童子賢攤開他自己整理的圖表指出,從馬英九總統卸任前夕的2015年,臺灣低碳發電50兆瓦小時,到蔡英文總統卸任前夕的2023年,臺灣低碳發電反而又倒退至47.6兆瓦小時,原地踏步,由於2023年核二廠關閉,目前太陽能與風能已經遍佈臺灣農田跟海岸,但只能佔不排碳發電分別4.6%及2.2%,故唯有核能與太陽能、風能搭配的「黃金組合」才能支持臺灣的不排碳發電願景。

童子賢再次提醒,臺電關掉核一、核二之後,財務上就是一場災難。臺電在2021年~2022年就虧損掉5,460億元臺幣,童子賢指出其實另外還「隱形寄放」虧損在中油高達2,000億元以上,但反核人士都回避不談。

他表示,這二年,臺電虧損其實超過了一年的國家的國防預算,這幾年他計算臺灣因能源配置產生的虧損數字都會感到心情沈重。相比起來,反核人士喜愛談論OL3因施工過程不順而產生的虧損,攤提在60年使用年限上,只是臺電「二年虧損的尾數而已」童子賢做了如此結論。

臺灣2023年發電結構。童子賢提供

童子賢秀出中華民國(臺灣)50年來發電能源類別,不排碳發電量反倒退比2015年還低。資料來源:IPCC與世界銀行world Bank、IEA國際能源總署。

臺灣不排碳發電比率排名全球135名。資料來源:世界銀行world Bank與IEA國際能源總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