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稱引進芬蘭OL3可降電費 綠盟:錯誤百出、天馬行空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日前指出,可將核一、核四場址剷平,引進採用「芬蘭的OL3」,能替臺灣帶來30%至32%的核發電,臺灣的平均電價也會下滑30%左右。(本報資料照片)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日前指出,可將核一、核四廠址剷平,引進採用「芬蘭的OL3」,能替臺灣帶來30%至32%的核發電,臺灣的平均電價也會下滑30%左右,但綠色公民行動聯盟6日表示,OL3因管理、品質及設計問題,經歷18年纔開始發電,正式啓用後5個月又遇到故障停機,代表核工業建設太慢、成本太貴、技術不成熟、核廢料無處可去等問題,直言童子賢天馬行空、錯誤百出。

綠盟表示,芬蘭2003年向法國訂購首座歐洲壓水反應爐(EPR)並命名爲OL3,規畫2005年動工、2009年商轉發電,卻因管理問題、品質控制問題、組件故障和設計不良,工期延宕、成本暴增1倍以上,歷經18年纔開始商轉發電,是有史來興建工期最久的核電廠之一。

綠盟指出,OL3試運轉期間,硼泵因不明原因被啓動,後在渦輪機蒸汽再熱器發現異物,讓原訂9月開始商轉發電延宕至12月,8月發現穩壓器有測量誤差,10月則是所有給水泵都有原因不明的裂縫,最終在去年4月16日正式商轉發電,但啓用後5個月又遇到故障停機。

綠盟表示,童子賢卻將OL3形容得無比神奇,沒有考量芬蘭的真實能源情境,電價下降75%數據是比較其國內2023與2022年同期,且2022年爆發俄烏戰爭,使得原本依賴俄羅斯能源進口的芬蘭被切斷能源供應,才使電價上漲,2023年後隨着風力發電與水力發電等再生能源提供貢獻,又使得芬蘭電價跌破0元。

綠盟強調,OL3不是最近15年的新科技,也不是能幫上臺灣未來供電穩定好案例,OL3恰好代表核工業的困境,包含建設太慢、成本太貴、技術不成熟、核廢料無處可去,核電並非無害,現在使用核能就是先享受後付出代價,臺灣至今仍找不到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呼籲國人與企業界要正視臺灣核廢料處置的現實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