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陸資錢進臺灣 6大投資亂象

文/呂國禎、劉光瑩、嚴珮華攝影/黃明堂

臺灣人的一天,陸資無所不在—出門上班搭上汽、比亞迪的電動巴士;消磨時間玩的手機遊戲,9成屬於陸資;遙望陽明山,能看見陸資老闆住的中國村;吃頓飯,陸資的烤鴨、火鍋、揚州菜任你選;休息躺的富士按摩椅,原本是22年的本土品牌,也變成陸資;回家洗衣服,臺灣30年老品牌妙管家洗衣精,現在也被陸資收購;而最讓人無法想像的是,連政府污水道、污水處理廠,也被陸資入股了。

這一切只花了6年多。2009年7月,政府正式開放陸資來臺投資合法投資了電動車製造、餐飲業,收購清潔劑和按摩椅品牌;但同時也用違法人頭、經第三地設立手機遊戲、房地產公司,偷技術挖人、逃稅。

爲何陸資有辦法穿過嚴密審查,「買下」你我的一天?

天下》完整揭開違法偷跑的陸資,以遊走法律邊緣的各種管道進入臺灣,全面滲透你我的生活,暴露臺灣種種管理亂象

亂象一: 轉投資隱藏身分

緊鄰左營軍港基地的高雄楠梓中港,竟發現北京市最大國企北京控股公司在這裡投資,但高雄市政府的官員並不知道自己的污水廠,被這家北京國企「收購」了。

依據我國法規,污水道與污水廠是陸資可投資的範圍,但仍有陸企情願隱匿身分,讓人摸不清底細。

來到高雄市政府水利局辦公室,水利局長蔡長展說,「是你們給我訊息之後,我們纔去瞭解。上週之前我們都不知道,因爲我們合約裡面並沒有規範到這些(陸資入股),以我們的立場,這問題真的滿大的。」

爲什麼不知道陸資入股自家污水廠?原來,北控並非直接投資高雄楠梓、宜蘭羅東污水BOT項目,而是先投資力麒建設關係企業鶴京公司,再轉投資山林水環保公司,再轉投資取得BOT特許的綠山林、東山林公司,轉了兩層投資之後,股權被稀釋低於30%,既入股了高雄楠梓、宜蘭羅東污水BOT項目,卻仍維持臺資的身分。

最後,北控透過轉投資,服務了高雄楠梓、宜蘭羅東鎮50萬居民。

亂象二: 逼人繞道走暗巷

持股多少算陸資?經濟部投審會執行秘書張銘斌說,如果陸資持股低於30%,可以不受身分管制

陸資只要將股權減少到30%以下,就能神不知鬼不覺參與臺灣的公共工程或禁止項目。而且官方標準不論訂定25%、20%,鑽漏洞者就往下調到標準以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最後結果就是管不到。

政府擔憂社會觀感,反而逼公開走大路的業者,暗地走黑巷。一樣是投資污水道,高雄市覈准了北控BOT案,桃園市卻擋住了雲南水務公司來臺投資,駁回理由是「污水道涉及國安問題」。

明明已開放陸資,卻還有一套潛規則,讓想走合法途徑的陸資進不來,非得要繞道香港

亂象三: 冒充港資、星資

找香港、新加坡公民當人頭,再請會計師出假證明,這種取巧的路徑投資速度快,至少比陸資審查快半年、一年,還能規避中央、各縣市地方政府對陸資的潛規則。

這漏洞來自於管理思惟與人力不足。管理僑外資與陸資的人,比你我想像中的少很多。主管審查的張銘斌說,投審會一年審僑外投資案件有2000多件,但投審會只有10個人,「就像是全國有這麼多警察,也沒有辦法阻止人家犯罪、完全不會有任何人違反規定,也不能把所有外資都當賊一樣,查人家的祖宗八代。」

亂象四: 中國變最大竊密

法務部調查局統計,過去18個月來有41個商業竊密案立案,其中有1/4是跟陸資有關,其餘3/4中只有一件是德國企業涉嫌竊取技術,剩餘皆爲本土廠商互偷機密的案件。陸資已成爲竊取臺灣技術的最大外國人。

雖然過去臺灣企業之間或臺灣企業到國外竊取機密,時有所聞,但開放陸資投資臺灣之後,給了陸資近水樓臺先得月的便利性 。

亂象五: 禁開發房產形同虛設

遙望北投小坪頂可以看到高聳的建築物矗立在陽明山的天際線,這是中國房產萬通集團資金國際化,透過第三地公然來臺灣經營地產,中國房產大亨、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還頻頻在媒體曝光高談投資小坪頂。

從法規看,政府未開放陸資建商來臺從事房地產開發,但已開放陸資買賣臺灣房地產。中國房產大亨爲什麼能以萬通爲名蓋大樓賣陸客?2012到15年,陸客在臺灣買房金額增加1.9倍,總件數已達到267件,陸資買房急遽增加,所以千萬別以爲陸資在臺灣無法炒房地產。

原來,陸資只要走側門,就能來臺灣投資房地產開發,憑中國籍人士入籍新加坡滿4年、且陸資持當地公司股權不超過3成,即可以視爲新加坡商投資臺灣,經營沒有開放給陸資的項目。

亂象六: 撈完錢卻不用繳稅

虛擬世界裡,陸資對臺灣影響力超乎想像,買臺灣人頭、假外資開公司,在臺灣經營遊戲發行、代理,還包下西門町整個廣告牆做廣告。

按經濟部開放的正面表列,並沒有開放讓陸資來臺灣實際經營遊戲公司,但包括騰訊、完美世界、崑崙、盛大、37網,在臺灣都有替它們營運與代理的公司,不過這些公司都不是既有的本土遊戲業者。這些大陸游戲用跨境服務攻佔臺灣手機遊戲市場,逃避了營業稅、企所稅,臺資遊戲業者估計,陸資已佔有臺灣9成的手機遊戲市場。

同樣的問題是跨境服務的中國影音平臺業者愛奇藝,即將在臺灣開站,但因爲沒有開放,愛奇藝沒有辦法做商業登記,不受臺灣法令管制、想收稅也收不到。…(完整報導,請見《天下雜誌》第594期)

【延伸閱讀】

■ 逼走好員工的8件事■ 社會就是一直殺人 討論死刑存廢有意義嗎?■ 結婚前,該問清楚的10個問題■「如果你真的是千里馬,爲什麼沒人看見?」■ 中國同學都很用功、有狼性?來到英國才知道,以前聽到的絕非事實

※歡迎加入天下雜誌粉絲團,隨手接收財經、生活訊息!※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