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人物 | 英國貝茨勳爵:爲愛行走天下

(原標題天下人物 | 英國貝茨勳爵:爲愛行走天下)

貝茨勳爵在英國北愛爾蘭徒步。(圖片由貝茨夫人李雪琳提供)

新華社倫敦9月6日電(記者樑希之 孫萍)英國國際發展部國務大臣麥克 貝茨勳爵日前抵達愛丁堡,結束了他爲期44天的徒步英倫之旅。

從2011年開始,他每年都要爲慈善“暴走”一次,最長的一次走了4693.1公里。

中國、德國、希臘、巴西等二十多個國家都留下了貝茨勳爵的足跡。他在徒步中探索世界本來的面目,喚醒人們內心深處愛的力量。

貝茨勳爵和志願者們徒步行進中。(圖片由李雪琳提供)

在英國,他走訪遭遇恐怖襲擊的社區,到訪北愛爾蘭,傳遞團結信念。

在中國,他拋開先入爲主的偏見,發現了一個真實的中國。

【“仇恨不能驅除仇恨,只有愛可以做到。”】

貝茨勳爵每年的徒步路線都經過深思熟慮。

2014年,爲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週年,他從倫敦徒步到柏林,爲德國慈善機構募集善款救助難民兒童;去年,他選擇的路線與巴西奧運會有關,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出發到里約熱內盧,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募集資金。

今年,貝茨勳爵本來想去非洲,計劃穿越尼日利亞和塞拉利昂。但是,兩個偶然改變了他的計劃。

一個週日晚上,貝茨勳爵走出位於倫敦市中心議會大廈的辦公室後看到,一羣人從聖瑪麗教堂的地下室走出來,其中就有曾經爲他和妻子主持過婚禮的牧師羅絲 威爾金。

羅絲 威爾金告訴貝茨勳爵,他們剛剛在教堂裡爲警員基思 帕爾默舉行了簡單的喪禮,在今年3月22日議會大廈附近的恐怖襲擊中,基思 帕爾默爲保護他人英勇犧牲。

羅絲 威爾金身邊的一個小女孩引起了貝茨勳爵的注意,她是基思 帕爾默的女兒。想到這個與自己孫子同齡的5歲女孩永遠失去了父親,貝茨勳爵無法抑制內心的悲痛。

第二個偶然是貝茨勳爵看到的一個電視訪談,在曼徹斯特體育館爆炸事件中喪生的一名8歲小女孩的家人接受採訪。貝茨勳爵一邊看一邊流淚,無法相信有人居然對着一羣手拿爆米花的孩子引爆炸彈。

這是5月23日(爆炸事件次日)在英國曼徹斯特體育館附近拍攝的花束與玩具熊。(新華社/法新)

這兩個偶然促使貝茨勳爵最終決定徒步英倫三島。“我覺得我們的家園更需要幫助。恐怖襲擊、大選中的激進傾向、英國“脫歐”帶來的分裂和恐懼、格倫費爾大樓火災,乃至今天的硫酸傷人事件,都引發了我對祖國的深深擔憂。”貝茨勳爵在出發前說。

7月20日,這一天是英國議會開始休會的日子,也是貝茨夫婦的結婚紀念日。二人因慈善徒步而結緣,在一場名爲“爲奧林匹克休戰徒步”的活動中相識。貝茨夫婦從倫敦芬斯伯裡公園清真寺出發,經卡迪夫、曼徹斯特、貝爾法斯特,最終抵達愛丁堡,行程1024公里,爲倫敦和曼徹斯特恐襲遇難者家屬募集了超過5萬英鎊。

貝茨勳爵參觀芬斯伯裡公園清真寺。(圖片由李雪琳提供)

在愛丁堡,貝茨勳爵說,慈善徒步是一場修行,在淨化自身的同時也溫暖了他人。

“黑暗不能驅散黑暗,只有光明可以做到;仇恨不能驅除仇恨,只有愛可以做到。”馬丁 路德 金的這句話成爲貝茨勳爵徒步英倫最好的註腳。

【“即使在最根深蒂固的仇恨面前,和平也是可以實現的。”】

在徒步英國時,貝茨勳爵每天都在社交媒體上寫日記記錄一天的行程和感想,並公佈每天行走的距離以及募集到的善款數額。日記的中文版發表在貝茨勳爵的微信公衆號上,中文讀者可以直接通過掃描公衆號中的二維碼捐款。

貝茨勳爵所穿白色T恤背面圖案。(圖片由李雪琳提供)

貝茨勳爵在徒步時身穿的白色體恤衫上寫有“團結”字樣,他也試圖用徒步傳遞自己主張團結、反對分裂的價值觀。選擇從芬斯伯裡公園清真寺出發,別有深意。6月19日凌晨,一輛貨車衝向從清真寺裡結束禱告走出來的人羣,導致1人死亡,多人受傷。

極端分子試圖挑起不同信仰者之間的仇恨,而貝茨勳爵用自己的行動向大家證明,不同信仰者可以好好相處。

貝茨勳爵抵達“2017英倫同心慈善徒步”終點愛丁堡。(圖片由李雪琳提供)

追古思今,在風景如畫的北愛爾蘭,貝茨回憶了歷史上腥風血雨的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爭,由此聯想到如今中東地區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的爭鬥。

英國公投選擇脫離歐盟後,北愛爾蘭地區的分離主義情緒加重。爲此,貝茨回顧了北愛爾蘭這片土地結束30年流血衝突的艱難歷程,“即使在最根深蒂固的仇恨面前,和平也是可以實現的。”

貝茨勳爵這一路運氣不太好,經常被突如其來的大雨淋成落湯雞,還深受腿痛、背痛困擾,但陌生人的善意給了他極大鼓勵。

位於英國雷丁華爲分公司員工與貝茨合影。(圖片由李雪琳提供)

在一條公路上,一名開着白色小貨車的裝修工人突然叫住貝茨,向他張開雙手,手心裡有兩英鎊硬幣;在位於雷丁的華爲公司,華爲員工爲貝茨特地準備了薑茶,幫助他緩解疲勞。

【“向爲二戰勝利作出貢獻的中國致敬”】

至今已經完成六次慈善長走的貝茨勳爵,對徒步中國依然記憶猶新。這次從倫敦出發時,他還把中國人送給他的鈴鐺掛在了隨身的小包上。

2015年7月,在中國紅十字會的幫助下,貝茨和夫人李雪琳從北京出發,歷時71天,從北京經河北、山東、江蘇走到南京,最終抵達李雪琳的故鄉——浙江杭州。總行程1701公里,募集善款9萬英鎊。

這段特殊經歷讓貝茨勳爵深有感觸。回國後,他在夫人李雪琳的幫助下,將旅途中的日記和照片加以整理,於2016年出版漢英合訂本《徒步中國——愛與和平的信仰征程》。2017年,英文版《爲和平徒步——中國之旅的超文化體驗》問世,詳細記錄了中國之旅。

貝茨勳爵在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時留言。(圖片由李雪琳提供)

他說,2015年全世界都在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中國在二戰中傷亡慘重,選擇“爲和平徒步到南京”,是因爲南京在二戰中飽受創傷。他希望以實際行動來推動和平,提醒人民記住那場可怕的戰爭,“向爲二戰作出貢獻的中國致敬”。

此外,2015年恰巧還是首屆英中文化交流年,兩國政府都向對方派出了不少文藝團體,通過舉辦各種文化交流活動,拉近了兩國間的距離。

貝茨勳爵到達“爲和平行走”活動中國終點站——浙江大學。(圖片由李雪琳提供)

貝茨勳爵把徒步的終點放在杭州,則有一個非常浪漫的起因——夫人李雪琳家鄉在杭州,母校是浙江大學。作爲杭州女婿浙大女婿,貝茨一直有個願望,就是“到妻子的家鄉和母校走一走,看一看”。

【發現一個真實的中國】

在徒步之旅中,貝茨每天都要與形形色色的普通中國人打交道,他感受最深的就是中國人的樂觀開朗、熱情慷慨,不管是趕羊羣的牧羊人、賣石榴的小販、坐着小木船採菱角的農婦,還是維修道路的工人、加油站的服務員,玩棋牌老人。他說,他從中發現了一個“真實的中國”。

貝茨到達“爲和平行走”活動中國終點站——浙江大學。(圖片由李雪琳提供)

從北京天壇出發時,貝茨被前來送行的100多名中國人驚呆了。人們贈送佛珠、鮮花給他,還有人在他的帆布包上掛了一串保平安的鈴鐺。

貝茨在《徒步中國——愛與和平的信仰征程》一書的後記中寫道:“數據顯示,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樂觀的人,有41%的中國人正認爲世界正變得越來越好,33%的人則回答說世界變得越來越糟;反觀英國,只有4%的英國人認爲世界正在變好,而覺得世界越來越糟的竟佔65%。”

貝茨發現,與英美國家強調個體愉悅不同,中國人更重視家庭和社會責任感。他看到,中國城鎮和農村的廣場上,大人推着坐着玩具汽車或者滑板車的小孩滿地跑,很少看到兒童獨自一人,小孩子總是被一大家子人圍繞着。

在親身感受到“中國人的善良和慷慨品質”後,貝茨勳爵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英國人對於中國的看法也許仍然被文化包袱中那些先入爲主的偏見所矇蔽,而首屆中英文化交流年以及我的徒步 真實中國 之旅,似乎是一個可以檢查我們文化包袱的絕好時間……不妨捫心自問:該如何通過文化交流和相互尊重,汲取兩種文化之精華,精益求精?”

貝茨勳爵在南京和江蘇浙大校友會的成員一起在舊城牆合影留念。(圖片由李雪琳提供)

泰山腳下的邢家村給貝茨勳爵留下了深刻印象。圍坐在一棵500歲參天古樹下的村民見到貝茨後,熱情地邀他一起聊天。

“其中一位村裡最年長者告訴我,我是迄今爲止他們村裡的首位外國客人,這位老人今年已經95歲且還是一位經歷過二戰的老戰士。大家看着照片,聊家庭,聊食物,十分投緣……接着大家一起合影留念,隨後,就如同從水井裡打水一樣自然,村民們紛紛掏出了智能手機開始掃描我們的二維碼,這樣一來便可以通過微信交流共享所拍的照片。我不禁感嘆,這真的就是個地球村,大家之所以有幸成爲其中一分子,不是因爲我們來自不同國家,而在於人類彼此間的共性。”

拍合照之前,貝茨以爲要向村民解釋一下什麼是數碼相機或手機,但沒想到的是,人人都拿出智能手機而且還能上網。貝茨勳爵感慨古老世界和現代文明在邢家村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也對中國通信、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讚歎不已。

貝茨勳爵在山東徒步時路經一片石榴園。(圖片由李雪琳提供)

“我所走過的道路,施工標準都很高。護欄、排水設施和路肩都經過精心維護。各村負責各自範圍內的維護工作,他們彷彿在相互競爭,看誰的工作做得最好。公路,尤其是我徒步經過的地方公路,僅僅是中國基礎設施奇蹟的一個掠影罷了。”

貝茨勳爵認爲,由於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資金通常回收週期很長,許多西方國家的政府侷限於週期較短的選舉,對長期承諾避而不談。中國卻不囿於這種思想,政府目光長遠,把目標定在了2049年,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週年之際,中國要成爲世界領先的經濟體。

“有些人認爲這是天方夜譚,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現在沒有人會懷疑中國實現這一目標的可能性。”貝茨勳爵說。

(原標題:天下人物 | 英國貝茨勳爵:爲愛行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