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谷歌紀錄 電動車新創拚百億營收

谷歌當初八年內達到年營收百億美元的紀錄無人能敵,但近日許多電動車新業者躍躍欲試。以色列電動車零件供應商Ree Automotive及Archer Aviation目標在七年內達到百億美元營收,Faraday Dutures、Arrival Group及Fisker更號稱三年內達標。

這些電動車新創業者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它們都在近日上市或即將透過與特殊收購公司(SPAC)合併來達到上市目的。這些公司多半還沒有產品上市,但它們所描繪的願景已吸引大量資金涌入電動車產業,將公司預估市值推向數十億美元。

自從電動車產業有了特斯拉這個成功案例後,許多新創業者都想成爲第二個特斯拉,而它們之所以選擇與特殊收購公司合併,是因爲這類上市管道規範傳統首度公開發行(IPO)寬鬆,容許新創公司發表遠大的營收預期,藉此炒作公司市值。

洛杉磯新創業者Fisker爲例,該公司利用第三方代工製造來節省成本,號稱擴產速度更快。公司發言人史普洛(Simon Sproule)表示:「我們的潛在市場比特斯拉還大。」

英國電動廂型車巴士製造商Arrival至今尚未創造營收,但預期2024年營收將達到140億美元。該公司總裁拉古博(Avinash Rugoobur)表示:「我們相信電動車市場已到轉折點,不久後電動車銷售量將以百萬來計算。」

其他新創業者也不甘示弱,例如Joby Aviation預期10年內年營收達到200億美元,另一電動車業者Lucid Motors也預期2026年前年營收達到220億美元。Lucid目前僅銷售車用電池預計下半年推出第一臺電動車。

這些美好願景看在分析師眼中卻不夠務實。專門追蹤綠能產業的Raymond James分析師莫卡諾夫(Pavel Molchanov)認爲,電動車新創業者的財測過於誇大。

十年前擔任富達投資經理人時投資特斯拉的貝克(Gavin Baker)也認爲,電動車新創業者想比特斯拉當年更快衝高營收並不容易。他表示:「做投影片很簡單,做出幾臺好看又能跑的原型車也不難,真正難的是量產高品質又可靠的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