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疫情陰霾下的亮色——巴西華人藝術團的抗疫故事

新華社聖保羅12月13日電 通訊疫情陰霾下的亮色——巴西華人藝術團的抗疫故事

新華社記者宮若涵

壓腿、下腰、踢腿……在巴西聖保羅市一個舞蹈教室裡,9名女孩重複着基本的舞蹈動作。這些女孩最大的26歲、最小的18歲,全都來自聖保羅華星藝術團。

一直以來,這些女孩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進行排練演出,參加了中華文化快閃、中國農曆春節、中國國慶、巴西中國移民日的演出活動

華星藝術團團長李青霞和華星藝術團衆多成員的家鄉是浙江溫州,他們身處巴西,卻一直心繫家鄉。今年2月,在得知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口罩緊缺後,她迅速動員藝術團捐款支援家鄉抗疫。很快,在巴西華人協會幫助下,藝術團購得4萬個醫用外科口罩,並與其他僑團捐贈的物資一起發往中國。

“大疫見真情,天寒暖人心”,在收到這批口罩後,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被這份遠隔萬里但依然守望相助的情誼所感動,將這批口罩緊急用於一線抗疫工作。

3月以來,隨着新冠疫情在巴西暴發、蔓延,聖保羅州政府開始實施社會隔離措施,文藝演出活動不是被取消,就是改在網絡上進行。這給藝術團帶來挑戰

李青霞告訴記者,今年8月下旬,爲迎接國慶、中秋雙節,也爲了能在疫情的陰霾下給華僑華人和巴西友人帶來精神鼓舞和美的享受,華星藝術團舞蹈組編導人員積極開展線上討論和創作演員們踊躍參加線上排練並各自在家完成視頻拍攝。經過一個多月努力,創作了舞蹈《疫情中的春天》《疫情籠罩的日子》。

疫情期間,大家一直堅持線上排練,但效果無法與實際排練相比。11月開始,藝術團就抽時間進行實際排練,並與線上排練相結合,爲2021年“華星閃耀”春節系列活動做準備。

領舞李丹妮7歲學習舞蹈,至今已有17年。剛學跳舞時她幾乎不會說中文,對中國傳統文化也不甚瞭解。“當時李青霞老師手把手教我,漸漸地,我對中國民族舞蹈越來越喜愛,希望能把優秀的中華文化介紹給更多的巴西人。”李丹妮說。伴隨着悠揚的音樂綢帶空中劃出優美的弧形波浪……這段綵帶舞是李丹妮最喜歡、最拿手的舞蹈之一。

李丹妮在一家巴西企業任職,業餘時間幾乎都用來排練和演出。與李丹妮情況類似的還有24歲的諸思瑤、22歲的宋瑩,她們都是華星藝術團的第一批小學員,如今都成長爲舞蹈指導老師,從幼年時的舞蹈愛好者成長爲傳承中華文化的使者

姐妹們在華星這個大家庭裡結下了深厚友誼。最開心的是每逢被邀赴外地演出,不論是在途中,還是在演出現場,我們都熱情高漲,每個人都想着能在演出中展示最好的自己,最大程度地把中國民族舞蹈的美呈現給觀衆。”諸思瑤說。

李青霞說,華星以聚合藝術精英傳播中華文化藝術爲宗旨融合本土文化元素,在當地民衆和華人社團中開展藝術交流

“聚是一團火,撒是滿天星。”李青霞指着牆上這句話說。她希望將中華文化藝術精華的“滿天星”,撒遍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