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份河背莊農莊及蘆竹湳 雙入選客家粄食體驗

頭份河背農莊主人劉明芳翻曬着上週才收割完的新稻穀。(謝明俊攝)

劉明芳以客家菜包、蘿蔔糕等客家粄食入選苗栗政府推動客家粄食業者之一。(劉明芳提供/謝明俊苗栗傳真)

劉明芳用數10年曆史的老石磨來磨製米漿。(謝明俊攝)

劉家菜園內種大片艾草用來製作客家菜包。(謝明俊攝)

友人送劉明芳一部傳統人力打穀機,讓來訪遊客體驗打穀。(謝明俊攝)

蘆竹湳傳統聚落文化協會安排遊客在老茄苳樹下做紅龜粿。(謝明俊攝)

文化協會安排用老石磨來磨製米漿做成紅龜粿。(傳統聚落文化協會提供/謝明俊苗栗傳真))

利用粿版壓出紅龜粿的樣子。(傳統聚落文化協會提供/謝明俊苗栗傳真)

傳統聚落文化協會選擇平民美食紅龜粿來傳承傳統美味。(傳統聚落文化協會提供/謝明俊苗栗傳真))

苗栗縣政府推動客家粄食主題體驗遊程,挑選全縣15家業者爲代表,其中頭份市的河背莊農莊,從種稻、收成、曬穀、磨米到作粄,以自產的稻米做出美味客家粄食,讓朋友瞭解各類客家粄食的來源。蘆竹湳傳統聚落文化協會,則以閩南風味的紅龜粿,讓民衆體會阿嬤味道,讓傳統美食持續傳承。

初冬的頭份,冬陽灑在整個曬穀場上,劉明芳一行一行地翻動着上週剛收割起來的稻穀,整整6分多地,用無毒農法種了蓬萊米,收成4千斤的稻穀,除了自己吃以外,還可作成客家發粄。

現在願意用自然太陽曬乾稻穀,已經很少見了,用太陽曬,以冬天的氣溫,得曬上一個星期以上,用機器烘乾只要小半天就完成,但稻殼少了太陽的加持,就是少了一份特有的香味

曾是電子新貴的劉明芳,選擇回到頭份中港溪畔的河背老家務農,找尋的就是自己童年時的許多農趣,那些趣味已經遠離許久,劉明芳想要一點一點地重建在自家的河背莊農莊,除了自家原有的菜園,也向隔鄰租下農田,讓前來農莊的孩子們,可以親眼見到稻子是如何種下、生長、收割。

上週6,劉明芳將全部稻子全部收割起來,留了一小塊,給小朋友們體驗割稻、打穀的過程,友人送了一部傳統人力的打穀機,讓大小朋友親手抓着新鮮稻杆將稻穀一一打下,接下來整個星期,劉明芳全心看顧着這些新稻大洗陽光浴,未來就可以用這些稻米作成客家發粄。

經營農莊體驗旅程,客家粄食是重要項目,劉明芳從小看着母親親手做出各類客家粄仔,已成了他幼時最重要的回憶,所以他安排在農莊裡,讓大家學着做客餈巴、紅粄、菜包、蘿蔔糕,成了許多遊客喜歡的課程

頭份蘆竹湳傳統聚落文化協會,是以蘆竹湳老社區爲中心,全力營造老社區的再造發展,讓房子擁有新價值,除了吸引各式文創產業,爲社區注入新活力外,文化協會也努力保持許多老傳統,讓都市孩子能夠接觸老阿嬤的舊口味

蘆竹老社區保存了許多舊房子,有許多土角厝竹編泥牆屋都還大量存在着,在這些傳統風味中加上食物記憶,會更讓人懂得傳統文化的可貴,文化協會因而選擇了最平民的食物─紅龜粿,作爲社區傳承體驗的主題。

透過傳統石磨磨出的米漿,再用手一一搓出有彈性的米麪團,包上炒制好的紅豆餡,用粿版壓出一個個紅龜粿,讓大小朋友歡喜的吃着自做的紅龜粿,文化協會想要傳承的意念,就在簡單的紅龜粿中。